[发明专利]一种微污染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33337.2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7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薛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污染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混凝搅拌区、沉淀分离区、臭氧曝气区、催化氧化膜滤区和吸附过滤区;混凝搅拌区设有进水管、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和搅拌装置,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添加的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铝溶液或聚合硫酸铁溶液;混凝搅拌区和沉淀分离区之间设有挡流板,沉淀分离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放阀;沉淀分离区和臭氧曝气区之间设有导流板,臭氧曝气区中下部设置有臭氧曝气盘,臭氧曝气盘通过管道连接有臭氧曝气区外的臭氧鼓风机;催化氧化膜滤区设置有纳米催化陶瓷膜,纳米催化陶瓷膜为负载有MnO2和Al2O3的纳米催化陶瓷膜;吸附过滤区中部设置有滤料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水处理 一体化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微污染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搅拌区(1)、沉淀分离区(2)、臭氧曝气区(3)、催化氧化膜滤区(4)和吸附过滤区(5);所述的混凝搅拌区(1)上部设有进水管(1‑1)和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1‑2),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添加的混凝剂为聚合硫酸铝溶液或聚合硫酸铁溶液,混凝搅拌区的中部设有搅拌装置(1‑3);混凝搅拌区的下部设有倾斜的底板(1‑4),混凝搅拌后的水沿倾斜的底板流入沉淀分离区(2)的中下部;所述的混凝搅拌区(1)和沉淀分离区(2)之间设有挡流板(2‑1),挡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转角转向混凝搅拌区(1)一侧,沉淀分离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下部设置有第一排放阀(2‑2);所述沉淀分离区(2)和臭氧曝气区(3)之间设有导流板(3‑1),该导流板与微污染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内壁形成作为水进入臭氧曝气区的水流通道,导流板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转角转向沉淀分离区一侧;臭氧曝气区中下部设置有臭氧曝气盘(3‑2),所述的臭氧曝气盘通过管道连接有臭氧曝气区外的臭氧鼓风机(3‑3);进一步,所述的臭氧曝气盘(3‑2)是均匀设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气盘;臭氧曝气区的顶部设有上盖(3‑4)和集气管(3‑5);所述臭氧曝气区(3)和催化氧化膜滤区(4)之间设有第一隔板(4‑1),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水流口(4‑2),第一水流口上安装有开关装置(4‑3),催化氧化膜滤区设置有纳米催化陶瓷膜(4‑4),所述纳米催化陶瓷膜为负载有MnO2和Al2O3的纳米催化陶瓷膜;催化氧化膜滤区上部设置有反冲洗进水管(4‑5);催化氧化膜滤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下部设置有第二排放阀(4‑6);所述催化氧化膜滤区(4)和吸附过滤区(5)之间设有第二隔板(5‑1),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水流口,第二水流口上安装有引流泵(5‑2),吸附过滤区中部设置有滤料层(5‑3),滤料由活性炭制成,滤料放置在滤料架上,当滤速较低时需更换滤料;吸附过滤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下部设置有第三排放阀(5‑4);吸附过滤区上部设有溢流堰(5‑5),溢流堰连接出水管,出水管排出的水达标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3333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