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巴胺及其衍生物聚合并交联固化的表面改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8888.3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阮雪华;廖绪行;贺高红;徐燕;焉晓明;代岩;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08J7/12;C08L27/1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巴胺及其衍生物聚合并交联固化的表面改性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从聚多巴胺的聚合原理及聚多巴胺涂层的形成过程出发,以聚多巴胺在有机溶剂和酸碱性环境中的失效机制为基础,筛选引入能够与聚多巴胺中的活性功能团发生反应的交联固化剂,对可溶解的小分子低聚多巴胺进行三维网状的交联固化,从本质上降低聚多巴胺在有机溶剂和酸碱环境中的溶解度,大幅提高聚多巴胺表面改性涂层的稳定性,从而保证表面改性效果长期稳定有效,极大地拓宽聚多巴胺表面涂层改性方法的使用范围。 | ||
搜索关键词: | 聚多巴胺 交联固化 多巴胺 表面改性 有机溶剂 表面改性涂层 表面改性效果 表面涂层改性 复合材料制备 聚多巴胺涂层 活性功能团 交联固化剂 酸碱性环境 长期稳定 聚合原理 三维网状 失效机制 酸碱环境 合并 可溶解 溶解度 小分子 低聚 筛选 引入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多巴胺及其衍生物聚合并交联固化的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聚多巴胺改性涂层的制备:将待改性的基质材料浸泡在含有多巴胺或其衍生物的表面改性溶液中,或将含有多巴胺或其衍生物的表面改性溶液涂敷在待改性的基质材料上,在30~70℃条件下多巴胺或其衍生物进行氧化自聚,反应时间根据表面涂层改性所需的程度进行确定;2)聚多巴胺改性涂层的交联固化:对步骤(1)制备的经聚多巴胺表面改性的基质材料进行洗涤,除去表面残余未聚合的多巴胺或其衍生物,再将改性后的基质材料浸泡在交联固化溶液中,或将交联固化溶液涂覆在改性后的基质材料上,在30~90℃条件下反应3~6h,完成多巴胺或其衍生物的聚合涂层的交联固化,提高改性涂层在有机溶剂和酸碱性环境中的长期稳定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78888.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