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多酚纤维素纤维水刺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3452.7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2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孙益华;刘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屏山辉瑞油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258 | 分类号: | D04H1/4258;D01F1/10;D01F2/08;D04H1/425;D04H1/492;D04H1/495;D06M13/224;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 |
地址: | 64535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多酚纤维素纤维水刺无纺布及其生产方法,涉及功能性水刺无纺布制备领域,该水刺无纺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纤维组成:10‑15%的茶多酚、85‑90%的棉纤维或合成纤维,其中50‑75%的茶多酚通过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纤维素上,剩余25‑50%的茶多酚游离附着于纤维素上,纤维的纤度均为1.33—1.67dtex,生产方法与茶多酚纤维素纤维的制备过程相结合,且水刺过程中也采用茶多酚预处理液进行处理,在水刺过程中进一步增加茶多酚的含量,最终可使无纺布中的茶多酚的含量高达20‑30%。 | ||
搜索关键词: | 茶多酚 水刺无纺布 纤维素纤维 纤维素 无纺布 水刺 合成纤维 硅烷偶联剂 重量百分比 功能性水 纤维组成 预处理液 制备过程 棉纤维 附着 接枝 生产 制备 游离 纤维 | ||
【主权项】:
1.一种茶多酚纤维素纤维水刺无纺布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茶多酚纤维素纤维水刺无纺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纤维组成:10‑15%的茶多酚、85‑90%的棉纤维或合成纤维,其中50‑75%的茶多酚通过硅烷偶联剂接枝在纤维素上,剩余25‑50%的茶多酚游离附着于纤维素上,纤维的纤度均为1.33—1.67dtex,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茶多酚纤维素纤维:配制质量分数为10‑20%的茶多酚水溶液,用稀盐酸调节茶多酚水溶液的pH值至4‑5,将茶多酚水溶液加热至70‑80℃,在搅拌条件下滴加硅烷偶联剂,滴加完后将体系温度升至100‑130℃,维持反应8‑10小时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值至7‑8即得到茶多酚预处理液,然后降到室温后按照茶多酚占粘胶质量比的20‑35%的比例加入粘胶中,充分混合后进入熟成中间桶,熟成中间桶中一直保持搅拌状态,维持反应30‑36小时后直接进行纺丝得到湿茶多酚纤维素纤维;(2)将步骤(1)得到的湿茶多酚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或合成纤维进行混合梳理得到湿无纺布纤维网;(3)用步骤(1)中的茶多酚预处理液对步骤(2)得到的湿无纺布纤维网进行360度全维度水刺固结,共11道水刺工序,水刺压力成螺旋式梯度逐步增加;在水刺工序的最后一道通过高压水刺打孔技术,形成每平方厘米无纺布布面同时成形时平均分布60个导流孔,其中用于水刺的茶多酚预处理液在水刺过程中循环利用;(4)将步骤(3)制得的水刺无纺布移入隧道式烘干机中,在90~100℃、传动速度为0.2~0.3r/min的条件下,焙烤处理2.5~3h,焙烤完成后,再将水刺无纺布移入喷射清洗隧道中清洗,水刺无纺布的上下均设置喷射口,喷射水量与水刺无纺布面积比为10‑15L∶1m2,清洗完成后再移入隧道式烘干机中,离心机转速为500~1500r/min,收集离心沉淀,将其移入隧道式烘干机中,在80~100℃、传动速度为0.1~0.5r/min的条件下,处理2~3h,最终无纺布的含水湿度7.5%‑9.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屏山辉瑞油脂有限公司,未经宜宾屏山辉瑞油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6345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