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定稀疏孔径两反望远系统的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1458.4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宝华;吴泉英;范君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3/16 | 分类号: | G02B23/16;G02B7/18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稀疏孔径两反望远系统的方法及其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镜筒、次镜支架、次镜外壳、主镜支架和矫正镜外壳;次镜支架为三翼结构,底部中心均布三个通孔和螺纹孔,次镜与次镜外壳紧配固定,次镜外壳的底部设有与次镜支架上的三个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通过螺钉将次镜外壳与次镜支架连接固定,次镜支架再与镜筒固定;主镜支架上设有通光孔和嵌入主镜的沉槽,主镜支架固定于镜筒上;矫正镜筒通过矫正镜外壳与镜筒固定,矫正镜外壳上设有观察孔。本发明采用三翼次镜支架结构,保证了次镜结构的稳定,并可精确调节次镜的平移和倾斜。该固定装置结构紧凑、加工容易,固定方法稳定性好、调节方便,适用于各种结构的稀疏孔径两反望远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稀疏 孔径 望远 系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固定稀疏孔径两反望远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与稀疏孔径两反望远系统光路结构相适应的固定装置,包括镜筒、次镜支架、次镜外壳、主镜支架、矫正镜筒和矫正镜外壳;所述的次镜支架为三翼结构,底部中心设有呈120°均匀分布的三个通孔,每个通孔相隔20°~30°处设有螺纹孔,次镜外壳的底部设有与次镜支架上的三个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主镜支架的中心处设有通光孔,与主镜结构对应位置处设置嵌入主镜的沉槽,沉槽的底部设有三个呈均匀分布的螺纹孔;矫正镜外壳上设有观察孔;(2)将次镜置于次镜外壳中紧配固定,次镜支架的三个通孔通过螺钉与次镜外壳底部的螺纹孔连接,次镜支架再与镜筒固定;(3)将主镜嵌入主镜支架的沉槽内,沉槽底部的螺纹孔通过螺钉将主镜固定;两片矫正镜通过隔圈与压圈固定在矫正镜筒中,矫正镜筒的一端置于主镜支架中心处的通光孔中,矫正镜筒通过螺纹与矫正镜外壳固定连接,它们的连接处设有可调节的压圈;矫正镜外壳再与镜筒固定;(4)次镜支架的三个螺纹孔内分别拧入螺钉,配合调节次镜支架与次镜外壳相连接的另三个螺钉,进行次镜相对于主镜的平移和倾斜的调整;调节矫正镜筒与矫正镜外壳连接处的压圈,调整两片矫正镜相对于子镜主镜的偏心、平移和倾斜;(5)得到固定的稀疏孔径两反望远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4145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