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集小蜂窝网络用户分组与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0168.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6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李宇晖;徐晨;包志华;王珏;任春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W16/1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集小蜂窝网络用户分组与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首先中心处理单元利用根据各用户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组,同一组用户使用相同导频,不同组用户使用不同正交导频。接着,各小蜂窝基站利用用户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确定相邻的组间干扰用户,利用接收的上行导频估计相邻用户的信道矢量,若无组间干扰用户,上下行链路可分别采用最大比合并(MRC)接收与最大比发送(MRT)预编码;若存在组间干扰用户,上下行链路可分别采用迫零接收与迫零预编码发送,消除组间干扰。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用户分组方法可减轻导频污染,同时减少系统导频开销;另外各小蜂窝基站自适应消除组间干扰,可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干扰用户 用户分组 自适应干扰抑制 大尺度衰落 上下行链路 蜂窝基站 蜂窝网络 信道信息 组用户 导频 中心处理单元 迫零预编码 最大比发送 最大比合并 导频开销 导频污染 减少系统 频谱效率 上行导频 相邻用户 信道矢量 预编码 自适应 迫零 正交 发送 分组 | ||
【主权项】:
1.一种密集小蜂窝网络用户分组与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密集小蜂窝网络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模式,各用户在不同时频资源周期性地发送探测信号,各个小蜂窝基站统计接收到的探测信号,获取各个用户的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通过回传链路传送给中心处理单元;步骤2、中心处理单元根据用户到各小蜂窝基站的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确定每个小蜂窝基站服务的用户集合,各个小蜂窝基站在同一频率资源只服务一个用户,各个小蜂窝基站在不同频率资源服务不同用户;步骤3、中心处理单元将同一频率资源服务的用户集合进行分组,相互距离位置较远的用户分配在一组,将相互距离位置较近的用户分配在不同组;步骤4、同一分组的用户上行发送同一导频,不同分组的用户上行发送正交导频,每个小蜂窝基站收到导频信号后,估计各个用户的上行信道矢量;步骤5、在上行数据传输阶段,用户发送数据给各自小蜂窝基站,每个小蜂窝基站根据步骤1接收到的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确定相邻的组间干扰,采用上行自适应组间干扰抑制方法,选择合适的上行线性接收滤波器接收数据;步骤6、在下行数据传输阶段,每个小蜂窝基站根据步骤1接收到的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确定相邻的组间干扰,采用下行自适应组间抑制干扰方法,选择合适的下行预编码发送数据给各自服务的用户;所述步骤3中,中心处理单元利用基于导频复用的用户分组方法进行用户分组,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1:中心处理单元根据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βni≤(1.5r)‑η的门限标准,确定各个小蜂窝基站在同一频率资源上相邻的用户集合vn,并通过回传链路将用户集合传送给各自小蜂窝基站,其中βni表示用户UEi与小蜂窝基站SBSn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
为同一频率资源服务的用户集合,相应服务的小蜂窝基站集合为
r是小蜂窝基站的覆盖半径,η是路径损耗因子,![]()
为服务小蜂窝基站集合;步骤22:选择各小蜂窝基站相邻的用户集合中用户数最多的小蜂窝基站
步骤23:将小蜂窝基站
相邻的各用户分配到不同用户组![]()
![]()
为正交导频序号集合,从同一频率资源的用户集合
中去掉已分配的用户
步骤24:从剩余用户中选择与所选小蜂窝基站大尺度衰落最小的用户
步骤25:分别计算用户q*与每组用户大尺度衰落比值的平均值,第i组的比值为![]()
其中,
表示第i组第k个用户
与小蜂窝基站SBSn之间的大尺度衰落信道信息,
表示当用户
服务于小蜂窝基站SBSn,它们之间大尺度衰落最大,此时
否则
将用户q*分配到平均每组用户大尺度衰落比值最大的那组用户集合
并从用户集合
中去掉已分配的用户
步骤26:重复步骤24‑25,直到所有用户被分配完,结束用户分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4016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副车架脱落机构的冲击试验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中试验通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