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高聚物注浆补强防水的路堑立体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5288.X | 申请日: | 2016-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6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黄思路;卢林;王芳;张祥;李瑶;张明伟;谢泓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5/02;E01C3/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高聚物注浆补强防水的路堑立体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路面防护结构是自下而上铺筑在地基上的高聚物碎石防水层、防水板、缓冲过渡层和路面层;路堑边坡防护结构是在路堑边坡上铺设土工管网;高聚物浆料通过注浆管向土工管网中注浆形成注浆土工管网,也通过过浆管向成形在路堑边坡中的柱孔中注浆,形成沿路堑边坡自坡脚往上间隔设置的多排加固柱。本发明能够长期有效地防止地下水反涌侵蚀路面结构,并加固边坡土体,使得边坡更加稳定,保证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 ||
搜索关键词: | 高聚物注浆补强 防水 立体 防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以高聚物注浆补强防水的路堑立体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设置所述立体防护结构包括路面防护结构和路堑边坡防护结构;所述路面防护结构是自下而上铺筑在地基上的高聚物碎石防水层(1)、防水板(2)、缓冲过渡层(3)和路面层(4);所述高聚物碎石防水层(1)是通过注浆通道(11)向碎石层中注入聚氨酯形成的防水结构,所述注浆通道(11)设置在防水板(2)中,并贯通防水板(2);所述路堑边坡防护结构是在路堑边坡(5)上铺设土工管网(6);所述土工管网(6)是由PVC管(15)构成的呈阵列排布的矩形网格,矩形网格中的PVC管(15)相互连通;在所述土工管网中设置有向上凸伸的注浆管(17)和排气管(18),并有向下凸伸的过浆管(16),高聚物浆料通过所述注浆管(17)向土工管网(6)中注浆形成注浆土工管网,所述高聚物浆料也通过所述过浆管(16)向成形在路堑边坡中的柱孔中注浆,形成沿路堑边坡自坡脚往上间隔设置的多排加固柱(7);所述施工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定位钻孔:按设计要求完成路堑开挖后,在路堑边坡(5)上按加固桩(7)的设定位置钻孔,形成柱孔,标注柱孔位;步骤2:按如下不同形式实施边坡防护:形式一:针对高度不大于8米的边坡(1.1)、在边坡上铺设土工管网(6),将土工管网(6)中的过浆管(16)与对应位置上的柱孔一一对接,利用卡钉(21)固定土工管网(6),在土工管网(6)上填筑一层16mm~20mm的覆土,并人工压实;(1.2)、通过注浆管(17)进行注浆,注浆过程是按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进行,通过位于PVC管(15)上表面的注浆管(17)注入高聚物注浆材料,完成边坡防护;形式二:针对高度为8‑20米的边坡自下而上分段铺设土工管网(6),每段土工管网(6)沿边坡向上的长度为4~5米,对于每一段土工管网(6)按步骤(1.1)‑步骤(1.2)的相同方法进行施工,完成各段边坡防护;形式三:针对高度大于20米的边坡在边坡上按8米的高度间隔设置平台,形成多级边坡;自下而上针对每级边坡连同每级边坡上的平台逐级按步骤(1.1)‑步骤(1.2)的相同方法进行施工,完成多级边坡防护;步骤3、场地清平碾压完成后,在地基上沿路面宽度方向上固定注浆挡板(9),在由注浆挡板(9)围成的空间内填筑厚度为200mm的级配碎石,在级配碎石上铺设防水板(2),在防水板(2)上铺填厚度为20mm~30mm的覆土并压实作为缓冲过渡层(3),保持注浆通道(11)凸出于缓冲过渡层(3)并畅通,以防水板(2)、注浆挡板(9)以及两侧边坡共同构成级配碎石所在的密闭空间;步骤4、将高聚物浆液通过注浆通道(11)向级配碎石所在的密闭空间中进行注浆,一次注浆成型,在高聚物浆液达到强度后取下注浆挡板(9);步骤5、重复步骤3‑步骤4,沿道路纵向逐段施工,直至完成整个道路中高聚物碎石防水层(1)、防水板(2)和缓冲过渡层(3)的铺筑;步骤6、在缓冲过渡层(3)上铺筑路面层(4),设置边沟,利用边沟实现路面排水,在路堑边坡上设置挂网客土喷播防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9528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