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82163.3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汪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火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8 | 代理人: | 王欣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一种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包括弃流集水清洗控制腔、集水过滤腔、弃流腔、收集雨水进水口、收集雨水出水口、弃流雨水出水口、弃流控制孔、收集雨水过水孔、弃流腔清洗控制孔、阀体控制板、收集雨水分隔板、弃流雨水分隔板、底板、进水端板、出水端板顶盖;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设置为长方体形状,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内部腔体设置有竖直的收集雨水分隔板,收集雨水分隔板将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内部腔分为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左侧腔体容积设置为右侧腔体容积的1.5~3倍;本发明加工简便,体积小,造价低;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清洁状态,始终保证装置正常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雨水 收集 清洗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主权项】:
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集水清洗控制腔(1)、集水过滤腔(2)、弃流腔(3)、收集雨水进水口(4)、收集雨水出水口(5)、弃流雨水出水口(6)、弃流控制孔(7)、收集雨水过水孔(8)、弃流腔清洗控制孔(9)、阀体控制板(10)、收集雨水分隔板(11)、弃流雨水分隔板(12)、底板(13)、进水端板(14)、出水端板(15)、顶板(16)、漂浮阀(17)、漂浮球(18)、滤网(19)和顶盖(20);所述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设置为长方体形状,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上面设置有顶板(16),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下面设置有底板(13),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右侧设置为进水端板(14),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左侧设置为出水端板(15),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内部腔体设置有竖直的收集雨水分隔板(11),收集雨水分隔板(11)将自动雨水弃流收集与清洗装置的内部腔分为左侧腔体和右侧腔体,左侧腔体容积设置为右侧腔体容积的1.5~3倍;左侧腔体设置为集水过滤腔(2),右侧腔体设置有水平的弃流雨水分隔板(12),弃流雨水分隔板(12) 将右侧腔体分为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上部腔体设置为弃流集水清洗控制腔(1),下部腔体设置为弃流腔(3),弃流集水清洗控制腔(1)的体积为弃流腔(3) 体积的3~5倍;所述进水端板(14)的上部设置有收集雨水进水口(4),在进水端板(14)的下部设置有弃流雨水出水口(6),在出水端板(15)的下部设置收集雨水出水口(5);所述收集雨水分隔板(11)高度的4/5~5/6的位置设置有收集雨水过水孔(8),所述收集雨水分隔板(11)高度3/5~2/3的位置设置有弃流腔清洗控制孔(9),所述弃流雨水分隔板(12)设置有弃流控制孔(7);所述弃流控制孔(7)下方设置阀体控制板(10),所述阀体控制板(10)设置为梯形筒状,下面直径大,上面直径小,阀体控制板(10)与所述弃流雨水分隔板(12)固定连接;所述阀体控制板(10)的下面设置有漂浮阀(17),漂浮阀(17)通过直杆与弃流集水清洗控制腔(1)中的漂浮球(18)连接;初始状态时,漂浮阀(17)位于底部,漂浮球(18)的顶部接近弃流腔清洗控制孔(9);当雨水收集阶段,漂浮阀(17)塞住弃流控制孔(7)和阀体控制板(10),此时,漂浮球(18)的底部为弃流腔清洗控制孔(9)之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8216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厂营运期间水平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森林防火的小水窖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