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3808.X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钟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尚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A01K6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3108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生态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在田埂斜面上种植芦苇根苗,且种植在水面以下,便于芦苇根苗快速生长,在长出嫩叶时,垂下的嫩叶落入到水中,就能供草鱼食用,方便快捷;稻田内设置鱼沟,鱼沟设置为“井”字形,还具有相应的宽度、深度和面积,给草鱼鱼苗更多的活动空间;芦苇靠近水生长,且是多年生植物,可不断长出新叶,草鱼可不断食用芦苇的新叶;控制草鱼鱼苗与水稻的数量比,是让草鱼鱼苗与水稻的数量达到一个合适的比例,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利共生。本方案通过芦苇根苗这种多年生植物的种植,草鱼在养殖过程中无需单独的投喂青饲料,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养殖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稻子 草鱼 循环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准备:稻田、草鱼鱼苗、饲料、稻种、有机肥、芦苇根苗、生石灰;步骤2:将步骤1中的稻田翻土,除去稻田中的腐坏杂草;将稻田的四周夯实成田埂,田埂的内侧面为斜面,田埂到稻田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00‑150cm;在稻田内挖鱼沟,挖取鱼沟内的淤泥,将淤泥覆盖在稻田上或者田埂的斜面上;将鱼沟设置成“井”字形,鱼沟的宽度为30‑45cm,鱼沟上表面到稻田底部的距离为50‑80cm,鱼沟所占的面积达到稻田总面积的10%‑20%;步骤3:在步骤2中的鱼沟内均匀的分布步骤1中的生石灰,静置5‑10天;然后向步骤2中的稻田中灌水,水到鱼沟底部的距离为55‑85cm;然后在步骤2中的田埂斜面上种植步骤1中的芦苇根苗,芦苇根苗种植在水面以下10‑15cm处;步骤4:在步骤2中的稻田中洒下稻种,让水稻萌发至幼苗期;然后在稻田上施加有机肥,水稻生长至成苗期;将成苗期的水稻进行移栽,均匀分布移栽到整个稻田中,各株水稻之间的间距为25‑45cm;步骤5:在步骤3的鱼沟中放入草鱼鱼苗,单位平方米稻田内草鱼鱼苗数量为3‑6尾;步骤6:在步骤5中的草鱼鱼苗的大小成长到5‑8cm之前,每日定时、定量投喂步骤1中的饲料,投喂量为鱼塘养殖投喂量的50%‑70%;步骤7:待步骤3中的芦苇根苗成长至种子成熟期时,剪切芦苇穗,收集芦苇种子;步骤8:待步骤4中的水稻成熟后,收割水稻后,将稻谷与稻草分离,收集稻草;然后将稻草放入到鱼沟中,向步骤4中的稻田中加水,水到鱼沟底部的距离为90‑120cm;步骤9:然后待步骤6中的草鱼鱼苗成长至收获期后,进行打捞收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尚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尚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7380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