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废热余热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8295.0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4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涛;唐鹏;罗远平;李艺枫;管凯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41/02 | 分类号: | F02B41/02;F01N5/02;F01N3/28;B60L1/00;B60L1/02;B60L1/14;B60T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废热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气动辅助制动装置、气动发电装置、用于储存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处理后的气体并将该气体分别输送给气动辅助制动装置和气动发电装置的储气装置、用于对气动辅助制动装置和气动发电装置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气体输送给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的散热装置,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储气装置、气动发电装置、气动辅助制动装置、散热装置之间通过管道组件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可有效利用尾排气管中废气的热能,将之转化为电能为蓄电池供电并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辅助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进行制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还可实现尾气处理及降噪,减少环境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发动机 余热 再利用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废热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排气管排放的尾气进行收集和处理的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气动辅助制动装置、气动发电装置、用于储存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处理后的气体并将该气体分别输送给气动辅助制动装置和气动发电装置的储气装置、用于对气动辅助制动装置和气动发电装置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气体输送给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的散热装置,所述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储气装置、气动发电装置、气动辅助制动装置、散热装置之间通过管道组件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尾气热能收集转化装置为催化吸热器,该催化吸热器内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尾气净化管,所述催化吸热器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尾气进气口和尾气排气口,催化吸热器径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储气装置相连的出气管和用于与散热装置相连的进气管,所述尾气净化管内壁附着有三元催化剂层,且尾气净化管内填充有冷却剂;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储气罐和换向阀,所述储气罐的进气端通过管道I与催化吸热器的出气管连通,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管道II与换向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换向阀的出气端分别与气动发电装置和气动辅助制动装置的进气端相连,气动发电装置和气动辅助制动装置的出气端与散热装置相连;所述气动发电装置包括定盘、动盘、螺旋喷管、发电机,所述定盘内设有用于安装动盘的安装腔,所述动盘可转动的设置在定盘的安装腔内,所述螺旋喷管设置在动盘的一轴向端面上,动盘的另一轴向端面通过传动轴与发电机相连,所述螺旋喷管的进口端垂直于动盘且外伸出定盘通过管道III与换向阀的出气端I连通,螺旋喷管的出口端位于动盘边缘且与动盘边缘相切,所述定盘外壁设置有与安装腔连通的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通过管道IV与散热装置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2829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