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美洲鲥仔鱼存活率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26026.0 | 申请日: | 201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59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洪磊;刘志峰;钱晓明;高小强;于久翔;黄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美洲鲥仔鱼存活率的养殖方法,根据美洲鲥初孵仔鱼消化组织器官及运动器官发育情况,采取分阶段投喂策略;并通过温度、盐度的调节,从而有效提高了美洲鲥初孵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本发明方法使美洲鲥仔鱼的存活率、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以及饵料系数较淡水养殖都有显著的提高;肌肉成分检测分析表明,咸水养殖有效的提高了肌肉中的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肌肉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EPA及DHA的含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美洲 仔鱼 存活率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美洲鲥仔鱼存活率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饵料转化阶段的培养第一阶段:对3‑5日龄的美洲鲥仔鱼投喂用裂壶藻强化的淡水轮虫;第二阶段:对12‑20日龄的美洲鲥仔鱼投喂枝角类、桡足类无节幼体;第三阶段:对20‑35日龄的美洲鲥仔鱼投喂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并在30日龄以后,投喂大型枝角类、桡足类的同时也开始投喂微颗粒饲料;第四阶段:对35日龄的美洲鲥仔鱼完全转化为微颗粒饲料喂养;2)养成阶段在仔鱼颗粒饵料喂养转化完成以后,以3‑4‰/天的速度调整水体盐度直至达到7‑21‰,然后按照养殖水温20‑24℃,pH值8.3‑8.5,溶氧不少于6.5mg/L的条件进行养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2602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