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棘爪的粉末冶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4834.1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0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雷啸春;黄忠荣;刘志军;骆大国;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聚能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B22F3/10;B22F3/24;B22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谭勇 |
地址: | 40008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用于棘爪的粉末冶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各粉末成分按如下重量比例称量后,加入混料机中混合40~50min;各种粉末及其重量比例分别为:Fe=94.0~97.5%,Ni=1.7~3.0%,Mo=0.4~0.8%,Cu=1.0~2.0%,C=0.4~0.7%;步骤2:将步骤1中混合后的金属粉末充填装入压制模具中,用压机将粉末压制成预成型坯;步骤3:将成型坯放入高温烧结炉进行高温烧结;烧结的工艺依次为低温脱蜡和高温烧结,低温脱蜡的温度为550~880℃,低温脱蜡的时间为1~2h;所述高温烧结的温度为1000~1250℃,该高温烧结时间为1.5~3h;烧结气氛为氮氢混合气体;步骤4:对所述步骤3中高温烧结的所述成型坯依次经淬火和回火;本发明有较好的热处理特性,可得到较高强度和耐磨性能的产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棘爪 粉末冶金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棘爪的粉末冶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各粉末成分按如下重量比例称量后,加入混料机中混合40~50min,出料后,做各粉末成分的均匀性检测,要求各粉末成分的误差值小于0.03%;所述各粉末由主料和润滑剂组成,其中主料中各成分及其重量比例分别为:Fe=95.4%,Ni=2.2%,Mo=0.4%,Cu=1.5%,C=0.5%,润滑剂为总粉末重量的0.5%,或者主料中各成分及其重量比例分别为:为Fe=94.4%,Ni=2.7%,Mo=0.6%,Cu=1.7%,C=0.6%,润滑剂为总粉末重量的0.6%;步骤2:将所述步骤1中混合后的金属粉末充填装入压制模具中,用压机将粉末压制成预成型坯,所述预成型坯的密度为7~7.3g/cm3;步骤3:将所述预成型坯放入高温烧结炉进行高温烧结;所述高温烧结的工艺依次为低温脱蜡和高温烧结,所述低温脱蜡的温度为550~880℃,该低温脱蜡的时间为1~2h;所述高温烧结的温度为1000~1250℃,该高温烧结的时间为1.5~3h;烧结气氛为氮氢混合气体;步骤4:对所述步骤3中高温烧结的成型坯依次经淬火和回火,使淬火组织形成细针状马氏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表观硬度为65~80HRA,抗弯强度为1200~1300MPa;其中所述压制模具包括上一模冲(2)、上二模冲(1)、中模(3)、下一模冲(4)、下二模冲(7)、下三模冲(5)、下四模冲(6)和芯棒(8),所述上一模冲(2)由上一模头(2‑1)和固设在该上一模头(2‑1)一端的上一模杆(2‑2)组成,所述上一模头(2‑1)上开设有上一第一模孔(2‑11)和上一第二模孔(2‑12),所述上一模杆(2‑2)位于所述上一第一模孔(2‑11)和上一第二模孔(2‑12)之间;所述上二模冲(1)包括上二模头(1‑1),在该上二模头(1‑1)一端设有上二第一模杆(1‑2)和上二第二模杆(1‑3),所述上二模头(1‑2)上开设有上二模孔(1‑11),该上二模孔(1‑11)贯穿所述上二模头(1‑1)和上二第一模杆(1‑2);所述中模(3)由中模头(3‑1)和设置在该中模头(3‑1)中部的压制室(3‑11)组成;所述下一模冲(4)包括下一模头(4‑1),该下一模头(4‑1)一端设有下一模杆(4‑2),所述下一模头(4‑1)上设有下一第一模孔(4‑11)、下一第二模孔(4‑12)和下一第三模孔(4‑13),所述下一第三模孔(4‑13)贯穿所述下一模头(4‑1)和下一模杆(4‑2);所述下二模冲(7)由下二模头(7‑1)和固设在该下二模头(7‑1)前端的下二模杆(7‑2)组成,在所述下二模头(7‑1)上设有下二模孔(7‑11),该下二模孔(7‑11)贯穿所述下二模头(7‑1)和下二模杆(7‑2);所述下三模冲(5)由下三模头(5‑1)、下三第一模杆(5‑11)和下三第二模杆(5‑111)依次固接组成;所述下四模冲(6)由下四模头(6‑1)和固设在该下四模头(6‑1)一端的下四模杆(6‑2)组成,在所述下四模头(6‑1)上设有下四第一模孔(6‑11)和下四第二模孔(6‑12),所述下四模杆(6‑2)位于所述下四第一模孔(6‑11)和下四第二模孔(6‑12)之间;所示芯棒(8)由芯棒头(8‑1)、第一芯棒杆(8‑11)和第二芯棒杆(8‑111)依次固接组成;所述上二第一模杆(1‑2)和上二第二模杆(1‑3)分别穿设在所述上一第一模孔(2‑11)和上一第二模孔(2‑12)内,所述上二第一模杆(1‑2)、上二第二模杆(1‑3)和上一模杆(2‑2)的端面均位于所述压制室(3‑11)的上端面内,并将该压制室(3‑11)的上端面密封;所述下一模杆(4‑2)、下二模杆(7‑2)和下三第二模杆(5‑111)分别穿设在所述下一第一模孔(4‑11)、下一第二模孔(4‑12)和下一第三模孔(4‑13)内,所述第二芯棒杆(8‑111)穿设在所述下二模孔(7‑1)内,所述下一模杆(4‑2)、下二模杆(7‑2)、下三第二模杆(5‑111)和第二芯棒杆(8‑111)的端面均位于所述压制室(3‑11)的下端面内,并将该压制室(3‑11)的下端面密封;所述第一芯棒杆(8‑11)和下三第一模杆(5‑11)分别穿设在所述下四第一模孔(6‑11)和下四第二模孔(6‑12)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聚能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聚能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6483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铂镍合金及其制备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汽车挂车阀模具及其铸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