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数控内圆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2551.3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8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明;奚林;张增贵;张荣强;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恒永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B24B5/35;B24B49/04;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胡锋锋 |
地址: | 2431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数控内圆磨,属于内孔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内圆磨包括上料道、工件推送机构、下料道和内孔尺寸测量机构,待磨工件经上料道输送至工件推送机构的抓取工位,工件推送机构在推送磨削工件至内孔加工工位时,限位待磨工件,同时释放已磨工件经下料道输出;内孔加工完成后,磨削工件自动落出抓取工位,并由工件推送机构限制,上料道中的待磨工件自动补入抓取工位;内孔尺寸测量机构在加工过程中持续测量内孔尺寸。本发明的内圆磨结构简单,不仅能够实现上料‑加工‑下料全过程自动循环,且实现了测量与磨削工序的联动,能够保证工件内孔的尺寸精度,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数控 内圆磨 | ||
【主权项】:
1.一种全自动数控内圆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道(1)、工件推送机构、下料道(7)和内孔尺寸测量机构,所述的上料道(1)分成呈一定夹角设置的2段,2段上料道(1)之间设置有一转料块(3);远离工件推送机构的一段上料道(1)与转料块(3)之间设置有进料承接件(2),该进料承接件(2)包括固定块(21)、承接块(22),固定块(21)与上料道(1)的底壁活动连接,固定块(21)和承接块(2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且固定块(21)和承接块(22)之间的夹角可调节;所述的固定块(21)上开设有腰型孔(211),螺栓插入该腰型孔(211)中将进料承接件(2)固定于上料道(1)底壁;固定块(21)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吊耳(24),承接块(22)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吊耳(25),第二固定吊耳(25)上开设有螺纹孔,调节螺杆(26)插入该螺纹孔中,并抵靠第一固定吊耳(24);所述的下料道(7)上还设置有清洗组件(8)和截料板,所述的清洗组件(8)包括连接杆(822)、转位盒(823)、清料气缸(831)、水管(84),连接杆(822)横跨下料道(7),转位盒(823)穿于连接杆(822)上,在清料气缸(831)的带动下沿连接杆(822)往复移动,水管(84)设于转位盒(823)的顶部;所述的截料板设于清洗组件(8)远离工件推送机构的一侧,该截料板遮挡下料道(7)部分出口;待磨工件(101)经上料道(1)输送至工件推送机构的抓取工位,工件推送机构在推送磨削工件(102)至内孔加工工位时,限位待磨工件(101),同时释放对已磨工件(103)的限制,使已磨工件(103)经下料道(7)输出;内孔加工完成后,工件推送机构携带磨削工件(102)回位,磨削工件(102)自动落出抓取工位,并由工件推送机构限制,上料道(1)中的待磨工件(101)自动补入抓取工位;所述的内孔尺寸测量机构在加工过程中持续测量内孔尺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恒永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恒永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6255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遥控式环境智能检测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