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0514.2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00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何正友;李勇;林天仁;麦瑞坤;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G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其装置的主要组成是:高频逆变器的输出接检测线圈的补偿装置的输入,补偿装置的输出接检测线圈;检测线圈上的电流传感器和高频逆变器输出端上的电压传感器与处理器的对应输入端相连;处理器的输出端一与高频逆变器的控制端相连;检测线圈敷设在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发射线圈表面;能量发射线圈与检测线圈极性不同;所述的处理器的输出端二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主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用该装置及其方法进行金属异物检测,对系统的影响小,原理简单,异物检测的灵敏度高,可有效地提高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效率及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电能 传输 系统 金属 异物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对系统中的金属异物进行检测的方法,使用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源(E)的两端接高频逆变器(H)的输入,高频逆变器(H)的输出接检测线圈的补偿装置(LC)的输入,补偿装置(LC)的输出接检测线圈(L);检测线圈(L)上的电流传感器(CC)与处理器(KS)的电流信号输入端相连;高频逆变器(H)输出端上的电压传感器(CV)与处理器(KS)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处理器(KS)的输出端一与高频逆变器(H)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检测线圈(L)敷设在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发射线圈(L1)表面;所述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发射线圈(L1)为双极性线圈,检测线圈(L)为单极性线圈;或者所述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能量发射线圈(L1)为单极性线圈,检测线圈(L)为双极性线圈;所述的处理器(KS)的输出端二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主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使用所述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对系统中的金属异物进行检测的方法,其作法是:A、处理器(KS)接收电流传感器(CC)检测出的检测线圈(L)的电流值,并以该电流值作为控制反馈值,控制高频逆变器(H)向检测线圈(L)输出设定的电流值;B、电压传感器(CV)检测出高频逆变器(H)的输出电压值,并输送给处理器(KS);处理器(KS)将接收到的输出电压值与设定的电压阈值进行比较:当输出电压值小于等于设定的电压阈值,则判定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不存在金属异物;否则,进行C步的操作;C、处理器(KS)判定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存在金属异物,并向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主处理器发出切断信号,主处理器切断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电源,系统停止运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40514.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电视遥控器控制路由器的装置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遥控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