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大黄鱼的循环水养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2202.9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86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全汉锋;王兴春;谢友佺;施学文;刘巧灵;黄惠珍;张芳芳;范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0;C02F3/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王良财 |
地址: | 3521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黄鱼的循环水养殖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养鱼后的污水进行寄生虫杀虫;②将经过步骤①处理后的水进行悬浮物、胶体和大颗粒杂质的过滤;③将经过步骤②处理后的水抽至沉淀池进行沉淀;④将沉淀池上部的水抽至蛋白分离机对水中的蛋白物质或有机质进行分离;⑤将经过步骤④处理后的水进一步对水中残留物进行生物过滤并经硝化处理;⑥将经过步骤⑤处理后的水进行曝气,并对残留物进行硝化处理;⑦将经过步骤⑥过滤的水进行杀菌后泵送至各个养殖池。该工艺不仅水资源消耗小、占地少、对环境污染小、产品优质安全、密度高、资源利用率高,而且能杀死循环水中的寄生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循环水无法养殖大黄鱼的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大黄鱼 循环 养殖 工艺 | ||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大黄鱼的循环水养殖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养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将养殖池养鱼后排出的污水抽至密闭的进水池中,并且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入进水池底部对水中的寄生虫进行杀虫,在进水池顶部设置安全阀,当进气池中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安全阀打开,臭氧从回收管中回收至臭氧发生器;②将经过步骤①处理后的水抽至超滤过滤池对悬浮物、胶体和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③将经过步骤②处理后的水抽至沉淀池进行沉淀;④将沉淀池上部的水抽至蛋白分离机对水中的蛋白物质或有机质进行分离;⑤将经过步骤④处理后的水依次抽至生物滤池一和生物滤池二中进一步对水中残留物进行生物过滤并经硝化处理,分解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⑥将经过步骤⑤处理后的水抽至曝气生物滤池曝气,并对残留物进行硝化处理,分解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⑦将经过步骤⑥过滤的水抽至紫外线杀菌池进行杀菌后泵送至各个养殖池;所述步骤⑥中的曝气生物滤池内放置有多个生物滤球(2),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底部设有曝气阀,所述生物滤球(2)的体积占曝气生物滤池体积的1/3~1/2;所述生物滤球(2)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圆筒状外壳(21),所述的外壳内同轴设有1‑3个直径逐渐减小的圆筒状内芯(22),所述外壳(21)与内芯(22)之间及内芯(22)与内芯(22)之间设有多个径向连接且由碳纤维制成的连接壁(23);所述圆筒状内芯(22)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复合材料由以下组分按照以下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环氧树脂45‑55份、固化剂45‑55份、玻璃纤维55‑65份和茶多酚提取液0.05‑1份;所述外壳(21)外壁上设有多个向外延伸的第一纤维丝束(24),每个连接壁(23)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向相邻连接壁(23)方向延伸的第二纤维丝束(2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9220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植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性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