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地碱蓬-苜蓿-玉米梯次种植治理淤泥质滨海滩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5408.9 | 申请日: | 201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11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萍;刘雅辉;鲁雪林;张国新;姚玉涛;孙建平;王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2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地碱蓬‑苜蓿‑玉米梯次种植治理淤泥质滨海滩涂的方法。包括:在淤泥质滨海滩涂区构建2级排水淋盐系统;构建淋盐‑改土培肥耕作层;构建雨水与淡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梯次推进生物改良模式;本发明依据植物‑土壤适生原理,梯次种植:先锋盐生植物盐地碱蓬→耐盐改土植物苜蓿→大田作物玉米,使滨海盐土梯次降级为:滨海盐土→重度盐渍化土→中度盐渍化土‑耕地。本发明解决了物理、化学措施治理盐碱地成本高、生物措施时间较长的问题,实现了生态恢复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滨海滩涂农田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
搜索关键词: | 盐地碱蓬 淤泥质 滨海 构建 苜蓿 滨海盐土 玉米 种植 治理 大田作物 淡水资源 化学措施 技术支撑 农田利用 农业生产 生态恢复 生态效益 生物措施 生物改良 盐生植物 有机结合 耕作层 盐碱地 耐盐 培肥 降级 排水 雨水 耕地 土壤 | ||
【主权项】:
1.一种盐地碱蓬‑苜蓿‑玉米梯次种植治理淤泥质滨海滩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1)在淤泥质滨海滩涂区构建2级排水淋盐系统,步骤为:a.根据地形,在土壤治理区纵向开挖梯形1级排水淋盐沟,上口宽3m,下口宽1m,深2m,降低治理区地下水位;梯形1级排水淋盐沟的走向以便于排水为原则,梯形1级排水淋盐沟入水口设置在台田高处,梯形1级排水淋盐沟的排水口位于台田的低洼处并与临近沟渠、池塘相通;b.间隔25m,横向开挖宽1.5m,深1.2m的梯形2级排水淋盐沟,构建条形小台田;(2)构建淋盐‑改土培肥耕作层,步骤为:先用挖掘机深翻土壤40‑50cm,形成淋盐层;然后施入物料改良材料牛粪、玉米秸秆各5m3/667m2,磷石膏1000kg/667m2,翻耕20cm,掺拌均匀,再旋耕2遍,形成改土培肥耕作层;(3)构建梯次推进生物改良模式,步骤为:a.雨养型盐生植物盐地碱蓬植被恢复模式:首先构建田间蓄雨模式,围埝坐埂,在台田的边缘修筑高30cm、宽50cm的土埝;田内采取垄沟模式,沟深15cm,沟间距50cm,纵向沟每隔30m修筑相同规格的横埝;盐地碱蓬种植时期选在水盐运移不活跃的7月份,采取撒播方式,播种量(5~6)g/m2;秋季收割并移出田块;b.节水型盐地碱蓬‑苜蓿梯次种植模式:次年7月份将自然生长的盐地碱蓬收割并移出田块;施入三元复合肥(30~40)kg/667m2做基肥,旋耕20cm;平整田块,作无埝的种植畦面,畦宽1.2m,畦沟宽30cm,深15~20cm,畦之间为排盐明沟,沟口与排水淋盐沟贯通;播种苜蓿,播深1.5~2.0cm,播种量(0.5~1.0)kg/667m2,播后覆盖秸秆1cm;播后安装滴灌系统,根据土壤耕层含盐量和苜蓿耐盐阈值进行滴灌调控土壤盐分;c.苜蓿‑玉米梯次推进种植模式:次年6月底收割苜蓿后,向田块中施入牛粪3m3/667m2,硫酸钾型复合肥(40~50)kg/667m2;深旋耕耕层20cm,疏松土壤,将含盐量较低的旋耕土层与有机肥、基肥搅拌混匀;采取滴灌+垄作模式播种,垄间宽40cm,垄高15cm,垄间距80cm,播种早熟、适应性强的玉米品种郑单 958或京农科728;播后安装滴灌系统,以玉米耐盐阈值为土壤控盐标准,耕层土壤含盐量不高于灌溉控盐目标值后即停止灌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8540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蚯蚓和鸡粪改善土壤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垦农田土壤快速培肥改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