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仿生学的槽型结构带锯锯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5667.5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5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倪敬;孙雨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D61/12 | 分类号: | B23D6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仿生学的槽型结构带锯锯切装置。非光滑形态的表面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但恶劣工况下或长时间工作时,凹坑内带有杂质的润滑液不能有效排出,导致积累后润滑和承压能力大大减弱,且至今未见表面织构在带锯床锯条摩擦副方面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的报道。本发明包括带锯床锯条、主动轮、从动轮和导向柱;带锯床锯条的锯身表面开设有若干凹坑,凹坑最大深度在0.01~1mm之间取值;凹坑采用仿生学槽型结构。本发明在带锯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存储润滑剂,减少带锯切屑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带锯的切削性能。同时凹坑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坡度,使得凹坑内的润滑液可以及时得到更换与补充,大大提高了带锯的润滑效果,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仿生学 结构 锯锯 装置 | ||
【主权项】:
基于仿生学的槽型结构带锯锯切装置,包括带锯床锯条、主动轮、从动轮和导向柱;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带锯床锯条连接;带锯床锯条的锯切作用段两端各设有一根导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锯床锯条的锯身表面开设有若干凹坑,凹坑最大深度在0.01~0.05mm之间取值;所述凹坑的排布方式采用下列排布方式中的一种:1)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分两排排布,同排任意两凹坑之间的间距相等;凹坑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矩形;凹坑的底部为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的直线段,两侧面与锯身表面的夹角相等且均在1~5°内取值;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2)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分两排排布,同排任意两凹坑之间的间距相等;凹坑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菱形;凹坑的底部为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的直线段,两侧面与锯身表面的夹角相等且均在1~5°内取值;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3)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由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三角形且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组成,两凹槽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现的三角形三边均平行设置,但朝向相反;两个凹槽不连通;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两凹槽的最大深度处位于不同侧;凹槽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4)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由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圆形且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组成;两个凹槽不连通;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两凹槽的最大深度处位于不同侧;凹槽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5)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由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卵形且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组成;卵形的头部呈一尖点;两凹槽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现的卵形朝向相反;两个凹槽不连通;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两凹槽的最大深度处位于不同侧;凹槽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6)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由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正六边形且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组成;两个凹槽不连通;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两凹槽的最大深度处位于不同侧;凹槽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7)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为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平行四边形的凹槽,凹槽远离锯齿的侧面开放设置;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8)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分两排排布,同排任意两凹坑之间的间距相等;凹坑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十字形;凹坑的底部为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的直线段,两侧面与锯身表面的夹角相等且均在1~5°内取值;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9)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分两排排布,同排任意两凹坑之间的间距相等;凹坑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半圆形;凹坑的底部为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的直线段,两侧面与锯身表面的夹角相等且均在1~5°内取值;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10)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排布,且相邻凹坑的端部连通设置;凹坑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叶脉形,即凹坑的长度方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且凹坑两侧向外辐射成逐渐变窄且呈三角形的凹槽;两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11)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由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斜置的十字形且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排布的两个凹槽组成;两个凹槽连通;凹槽底部为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的直线段,两侧面与锯身表面的夹角相等且均在1~5°内取值;凹槽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12)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分三排排布,同排任意两凹坑之间的间距相等;凹坑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橄榄球形;两边排处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相等,均为1~12mm2中的一个值,且大于中间排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中间排的凹坑设置在两边排处相邻两凹坑的间距处;凹坑的底部为沿垂直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方向的直线段,两侧面与锯身表面的夹角相等且均在1~5°内取值;13)凹坑沿带锯床锯条环形走向等距排布;凹坑为在平行锯身表面的平面上呈折线形的凹槽,凹槽远离锯齿的侧面开放设置;凹槽底部与锯身表面的夹角k为0~5°,k≠0时,凹槽底部与锯身的截交面最小深度为0;凹坑在锯身表面上的面积为1~12mm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6566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