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酶处理技术的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45305.X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0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斌;高翠强;陈荣;杨培金;周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长顺竹木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C3/02 | 分类号: | D21C3/02;D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4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酶处理技术的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属于植物纤维制造技术领域。步骤:对竹原纤维进行破节,再依次经过碱液处理、开纤、多级分级、酸液处理、超声辅助酶解、烘干、解纤梳理、多级分级,制备得到竹原纤维。本发明采用了超声处理并耦合酶处理技术,有效地去除了竹原纤维中的杂质,并可以使纤维得到较好地分解,使制备得到的纤维具有较低的色度以及较好的纤维强度。 | ||
搜索关键词: | 竹原纤维 生物酶处理 多级分级 纤维 制备 生产工艺 超声辅助酶解 超声处理 碱液处理 解纤梳理 酸液处理 植物纤维 耦合 酶处理 有效地 烘干 开纤 色度 分解 制造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生物酶处理技术的竹原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1步,以含水率42%的鲜竹材为原料,采用破节机进行破节;第2步,将破节后的原竹加入到碱处理液中,固液重量比为1:12,以2℃/min升温至65℃,保温70min,再经水洗,酸洗至中性,脱水,所述的碱处理液,包括下述组成:8g/L的氢氧化钠、5g/L的亚硫酸钠、2g/L的渗透剂JFC,余量为水;第3步,对第2步得到的固体物采用开纤机进行物理开纤;再采用多级分级机对竹原纤维进行分级,分出其中的粗竹原纤维,其中,7cm以上的生纤维含量占55%以上、生纤维细度在0.02~0.1mm之间,作为粗竹原纤维产品;第4步,在第3步得到的粗竹原纤维产品为原料中加入酸处理液,固液重量比为1:15,以3℃/min升温至50℃,保温60min,水洗,碱液中和,水洗,脱水,所述的酸处理液为盐酸,酸浓度为7g/L;第5步,对第4步得到的固体物中加水,使固液重量比为1:15,调节pH值为6,投入6g/L的生物酶以及12g/L的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剂是装在滤网袋当中,在超声波作用下,于55℃下处理70min,之后,将处理浴升温至85℃处理15min后,取出吸附剂袋,再对纤维固体物进行水洗,脱水,烘干,使纤维含水率降至 16%,所述生物酶为组分A与组分B按1:2的重量比例配置而成,组分A选自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组分B为木聚糖酶;所述超声波频率为53kHz,功率为150W;第6步,对干燥后的纤维原料采用梳理机进行解纤梳理;第7步,采用多级分级机对梳理后的纤维进行分级,其中,长度在5~8cm、生纤维细度在0.01~0.08mm之间的作为精竹原产品,进行包装;所述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是: 第1步、按重量份计,取硬酯酸锌35份,与12份的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共聚物和12份乙醇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的气氛下,升温至1050℃炭化,放冷后,将固体残渣用1wt%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再用纯水洗涤至中性,烘干后,进行研磨,得到炭微球,将炭微球与30~40份石墨烯和20~25份的乙酸丁酯混合均匀,保持3小时后,真空脱除溶剂,得到改性多孔炭微球; 第2步,按重量份计,将植物纤维2份粉碎后,与5wt%盐酸水溶液12份混合,加热至90℃以上进行水解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出残渣,将残渣用水清洗至pH中性,再将残渣、聚乙二醇0.3份、水7份混合均匀,升温至85℃进行反应,得到白色浆液,喷雾干燥后得到改性纤维素; 第3步,按重量份计,将改性多孔炭微球30份、改性纤维素15份、35份晶化的ZSM-5沸石粉在室温下混合均匀,挤压成条,烘干,得成型吸附剂;成型吸附剂浸泡于220份浓度为0.3mol/L的Ni(NO3 )2 溶液中,离子交换2小时,反复交换3次,得金属负载吸附剂;金属负载吸附剂用去离子水充分水洗,并烘干,再在500℃马弗炉中焙烧活化5小时,即得吸附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长顺竹木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宜宾长顺竹木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4530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