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自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81197.4 | 申请日: | 201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4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吉;陈维华;朱钰;黄威斌;陈崇海;宋振泽;王民杰;林汪洋;韩新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吉;北京浩天中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2 河北省邯郸市复***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牵引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自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MCU、实时钟、LED驱动、LCM接口、两个接口、模拟量输入及调理、通讯接口、电源、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和端子,MCU、实时钟、LED驱动、LCM接口和一个接口构成主板,模拟量输入及调理、通讯接口、电源、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端子和另一个接口构成输入输出板。其优点为,设计合理、运行可靠;能够实现YH的自动、智能、无时间间隔切换和监控,在运行YH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护装置误动前,及时、智能倒入另一台状态良好的YH运行,并能对备用YH的电压实施监视预告,实时监测备用YH的电压,在其状态或者附件有劣化趋势时,及时预警,提醒值班员检查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变电所 母线 电压互感器 在线 监测 自动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牵引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在线监测自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MCU(1)、实时钟(2)、LED驱动(3)、LCM接口(4)、两个接口(5)、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通讯接口(7)、电源(8)、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和端子(10),MCU(1)、实时钟(2)、LED驱动(3)、LCM接口(4)和一个接口(5)构成主板,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通讯接口(7)、电源(8)、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端子(10)和另一个接口(5)构成输入输出板;MCU(1)采用具有数据协处理功能的16位单片机作为CPU,其内置的12位AD转换器用于完成本装置的数据采样功能,CPU通过I2C总线连接时钟芯片及数据存储器;实时钟(2)采用集成了晶振电路的时钟芯片,用于为本装置提供时钟信号;LED驱动(3)包含若干发光管回路,通过MCU(1)内的单片机口线驱动某个或某几个发光管回路内的LED指示灯的点亮,用于指示装置的运行状态;LCM接口(4)用于连接LCD液晶显示器,控制LCD液晶显示器的复位,背光及数据输出;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采用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和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用于将经过调理的电压、电流信号输入至MCU(1)内单片机的A/D采样通道,供MCU(1)采样计算;通讯接口(7)用于将MCU(1)内单片机的TTL电平通讯信号经隔离后转换为485信号;电源(8)为本装置提供工作电源;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由MCU(1)内的单片机口线通过OC门控制继电器的吸合与释放;端子(10)用于引入所有外接电源线,并引出通讯接口(7)内的485总线,以及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内所有继电器的空接点输出线;两个接口(5)用于连接主板和输入输出板,两个接口(5)之间通过扁平电缆连接;所述的MCU(1)包括有单片机电路、按键板接口电路、按键板支撑和固定接口、存储电路、CPU程序烧写口以及电源滤波电路,其中,单片机电路内有单片机1U1、晶体振荡器1M1、电容1C1、1C2和1C3、电阻1R1和1R2,其单片机1U1的型号为DSPIC30F6012A‑30I/PF,按键板接口电路内有排阻1RP2和5线单排针接口KEYINT,按键板支撑和固定接口内有2线插针接口JMP1和JMP2,存储电路内有数据存储器1U2以及电阻1R5和1R6,其数据存储器1U2的型号为24C128,CPU程序烧写口内有5线单排针接口PROG,电源滤波电路内有电容1CP1~1CP7;实时钟(2)内有时钟芯片1U3、电容1E1、二极管1D2和电阻1R3,其时钟芯片1U3的型号为DS3231,二极管1D2的型号为IN4148;LED驱动(3)内有排阻1RP1和发光二极管LED1~LED6;LCM接口(4)内有三极管T1、电阻1R7和7线单排针接口LCMINT,其三极管T1的型号为9012;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内有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1~PT6、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CT1和CT2、A/D采样基准电压电路、电阻R1~ R34以及电容C1~C8,其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1~PT6的型号均为ZMPT107,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CT1和CT2的型号均为ZMCT103D,A/D采样基准电压电路内有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电阻R60和电容E4,其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型号为TL431;通讯接口(7)内有通讯接口芯片U2、光耦U3和U4、三极管T2、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以及电阻R51~R59,其通讯接口芯片U2的型号为MAX485ESA,光耦U3和U4的型号均为TLP181,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的型号为SMBJ5.0CA;电源(8)内有工作电源模块PWS、电容CP1和CP2、电容E1和E2、隔离电源模块DC1、电容CP3以及电容E3,其工作电源模块PWS的型号为LH05‑10D0512‑01,隔离电源模块DC1的型号为B0505S‑2WR2;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内有OC门芯片U1、2个继电器、排阻RP1、光耦GO1和GO2、发光二极管L1~L4以及电阻R35~R50,其OC门芯片U1的型号为ULN2003,光耦GO1和GO2的型号均为TLP521‑2GB;端子(10)内有接线端子INT1和INT2以及焊接孔CTI1和CTI2;两个接口(5)内分别都有接线端子INT3,其型号均为IDC20;其连接关系为:主板上,在MCU(1)内,单片机电路与按键板接口电路之间,5线单排针接口KEYINT的第1~第5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46、第49和第50~第52引脚,单片机电路与存储电路之间,数据存储器1U2的第5和第6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36和第37引脚,单片机电路与CPU程序烧写口之间,5线单排针接口PROG的第1引脚连接到电阻1R1和1R2的公共连接端,5线单排针接口PROG的第4和第5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18和第17引脚;实时钟(2)与MCU(1)之间,时钟芯片1U3的第15和第16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36和第37引脚;LED驱动(3)与MCU(1)之间,发光二极管LED1~LED6的负极分别连接至单片机1U1的第60~第62、第63、第64和第1引脚;LCM接口(4)与MCU(1)之间,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电阻1R7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2引脚,7线单排针接口LCMINT的第3~第6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6~第3引脚;主板上的接口(5)与MCU(1)之间,其接线端子INT3的第1~第6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11~第16引脚,其接线端子INT3的第7~第18引脚分别连接到单片机1U1的第21~第24、第27~第32、第34和第33引脚;输入输出板上,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与端子(10)之间,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内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1的一次线圈的正极经电阻R3、R2和R1连接至端子(10)内接线端子INT1的第13引脚,其负极连接至接线端子INT1的第12引脚,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2的一次线圈的正极经电阻R7、R6和R5连接至接线端子INT1的第11引脚,其负极连接至接线端子INT1的第10引脚,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3的一次线圈的正极经电阻R11、R10和R9连接至接线端子INT1的第9引脚,其负极与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1一次线圈的负极以及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2一次线圈的负极相短接,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4的一次线圈的负极经电阻R15、R14和R13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1引脚,其正极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2引脚,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5的一次线圈的负极经电阻R19、R18和R17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3引脚,其正极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4引脚,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6的一次线圈的负极经电阻R23、R22和R21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5引脚,其正极与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4一次线圈的正极以及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5一次线圈的正极相短接,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1~PT3二次线圈的负极、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4~PT6二次线圈的正极以及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CT1和CT2二次线圈的正极相互短接后,连接到A/D采样基准电压电路的VREF信号输出端,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CT1一次线圈的负极和正极分别焊接到焊接孔CTI1的第1和第2引脚,焊接孔CTI1的第1和第2引脚分别连接到接线端子INT1的第6和第5引脚,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CT2一次线圈的负极和正极分别焊接到焊接孔CTI2的第1和第2引脚,焊接孔CTI2的第1和第2引脚分别连接到接线端子INT2的第8和第9引脚;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与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之间,模拟量输入及调理(6)内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1~PT3二次线圈的正极分别经电阻R27~R29引出的信号YH01、YH02和YH00,分别经电容C1~C3滤波后,连接至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2、第4和第6引脚,精密微型电压互感器PT4~PT6二次线圈的负极分别经电阻R30~R32引出的信号YH21、YH22和YH20,分别经电容C4~C6滤波后,连接至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1、第3和第5引脚,小型精密电流互感器CT1和CT2二次线圈的负极分别经电阻R33和R34引出的信号HL1和HL2,分别经电容C7和C8滤波后,连接至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12和第11引脚;通讯接口(7)与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之间,光耦U4的第4引脚和光耦U3的第2引脚分别连接到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17和第18引脚;通讯接口(7)与端子(10)之间,通讯接口芯片U2的第6和第7引脚分别经电阻R51和R52引出的信号A和B,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12和第13引脚,通讯接口芯片U2的第6和第7引脚之间的电压由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钳位;电源(8)与端子(10)之间,工作电源模块PWS的第3和第2引脚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INT1的第3和第2引脚,工作电源模块PWS的第5引脚输出直流电源信号VCC,为本装置提供工作电源,直流电源信号VCC经MCU(1)内的电源滤波电路滤波后,单独给MCU(1)内的单片机电路供电,隔离电源模块DC1的第4引脚输出隔离直流电源信号VTX,为通讯接口(7)提供隔离电源;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与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之间,OC门芯片U1的第7、第6、第2和第1引脚分别连接至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14、第16、第15和第13引脚,光耦GO1的第6和第8引脚分别连接至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8和第10引脚,光耦GO2的第6和第8引脚分别连接至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内接线端子INT3的第9和第7引脚;控制出口及空接点输出(9)与端子(10)之间,光耦GO1的第2和第4引脚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INT1的第12和第10引脚,光耦GO2的第2和第4引脚分别连接至接线端子INT2的第4和第2引脚,一个继电器的线圈J1A输出端两端分别连接到OC门芯片U1的第11和第10引脚,另一个继电器的线圈J2A输出端两端分别连接到OC门芯片U1的第16和第15引脚,一个继电器的空接点J1B的常闭接点和常开接点分别连接到接线端子INT1的第8和第7引脚,另一个继电器的空接点J2C的常闭接点和常开接点分别连接到接线端子INT2的第6和第7引脚;主板上的接口(5)和输入输出板上的接口(5)之间,两个接口(5)通过20线扁平电缆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吉;北京浩天中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李彦吉;北京浩天中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8119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键盘薄膜制造工艺
- 下一篇:按键及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