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控制滞后角的焊丝层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76481.2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4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段伟;钟诚;童小琴;袁金娟;徐根达;尤金林;周鼎;杨远兴;朱正斌;蔡孟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B65H57/26;B65H54/547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滞后角的焊丝层绕机。其技术方案是:所述焊丝层绕机的收线机构与排线机构平行设置。收线机构的第一变频电机(1)与绕丝盘(12)轴连接。排线机构的两根导杆(6)穿过移动平台(7)对应的通孔,在一根导杆(6)的靠近两端处对应地装有左限位开关(2)和右限位开关(11);与移动平台(7)螺纹连接的丝杠(5)与第二变频电机(3)轴连接,移动平台(7)通过支撑轴(18)与摆动条形板(9)的后端固定连接,移动平台(7)上的角位移传感器(17)通过连接杆(16)与摆动条形板(9)固定连接,摆动条形板(9)的两端对称地装有导向器(8)。本发明具有误差积累小、适应焊丝直径范围宽、排线行程容易调整和滞后角控制精确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滞后 焊丝 层绕机 | ||
【主权项】:
1.一种自动控制滞后角的焊丝层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焊丝层绕机由控制系统、排线机构和收线机构组成;收线机构与排线机构平行设置,收线机构位于排线机构的正前方;收线机构由第一变频电机(1)和绕丝盘(12)组成,第一变频电机(1)通过连轴器与绕丝盘(12)轴连接;排线机构包括第二变频电机(3)、丝杠(5)、两根导杆(6)、移动平台(7)和摆动条形板(9);移动平台(7)的本体为方块状,所述本体水平地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平行设置,两根导杆(6)对应地穿过两个通孔,两根导杆(6)的两端与对应的左安装架(4)和右安装架(10)固定连接,在一根导杆(6)的靠近左端处和靠近右端处对应地装有左限位开关(2)和右限位开关(11);所述本体的两个通孔的上方或下方开有螺孔,螺孔中心线与两个通孔中心线相互平行,丝杠(5)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丝杠(5)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右安装架(10)中,丝杠(5)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在左安装架(4)的轴承与第二变频电机(3)轴连接;所述本体上平面后侧的中间位置处垂直地开有轴孔,支撑轴(18)的下端活动地装入轴孔中,支撑轴(18)的上端与摆动条形板(9)的下平面靠近后端处固定连接;所述本体上平面装有角位移传感器(17),角位移传感器(17)位于所述轴孔的正前方,角位移传感器(17)的旋转部分通过连接杆(16)与摆动条形板(9)下平面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条形板(9)上平面的靠近前端处和靠近后端处对称地开有条形槽,条形槽与摆动条形板(9)的短边平行,每个条形槽内装有导向器(8);两个导向器(8)的结构相同:导向器(8)包括两个滑座(14)、两个滚柱(13)和一个调节螺栓(15),两个滑座(14)均为方块状,两个滑座(14)活动地装入所述条形槽内;两个滑座(14)分别开有螺孔,两个滑座(14)的螺孔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滑座(14)的螺孔中心线的延长线为同一直线;调节螺栓(15)穿过所述条形槽与两个滑座(14)的螺孔螺纹连接,两个滑座(14)的上平面各装有滚柱(13),两个滚柱(13)垂直设置;两个滚柱的结构相同:圆型套筒通过轴承与竖轴活动连接,竖轴垂直地固定在滑座(14)的上平面;控制系统包括PLC(20)、第一变频器(24)、第二变频器(22)和触摸屏(21);PLC(20)的L接线端、N接线端与220V交流电(19)的L相、N相对应连接,PLC(20)的I0.0接线端与左限位开关(2)的NO接线端连接,PLC(20)的I0.1接线端与右限位开关(11)的NO接线端连接;PLC(20)的AIW0接线端与角位移传感器(17)的2接线端连接;PLC(20)的RS485通信端口与触摸屏(21)的RS485通信端口连接;PLC(20)的Q0.0接线端、Q0.1接线端、AQW4接线端与第一变频器(24)的D0接线端、D1接线端、AC接线端对应连接;PLC(20)的Q0.4接线端、Q0.5接线端、AQW6接线端与第二变频器(22)的D0接线端、D1接线端、AC接线端对应连接;第一变频器(24)R接线端、S接线端、T接线端与第一变频电机(1)的A接线端、B接线端、C接线端对应连接,第二变频器(22)的R接线端、S接线端、T接线端与第二变频电机(3)的A接线端、B接线端、C接线端对应连接,三相交流电源(23)的U相、V相、W相分别与第一变频器(24)的U接线端、V接线端、W接线端和第二变频器(22)的U接线端、V接线端、W接线端对应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7648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过流保护装置的电动机
- 下一篇:一种驱虫纯棉织物的整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