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72172.8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352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幸强;肖邦定;王纯波;冯闪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其步骤:A、湖面搭建封底围隔: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周边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B、围隔内投饵:枝角类的天然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微藻滤液,含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培养的枝角类用于摄食浮游植物控制蓝藻生物量;C、围隔内枝角类接种:筛选规模化培养的淡水枝角类,用浮游动物网采集富营养水体中繁殖的枝角类;D、围隔内枝角类采收:在枝角类繁殖过程中,使用网兜进行打捞采收。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养殖成本低,水体利用率高,培养规模大,利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及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充足的浮游动物种质资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湖泊 中枝角类 原位 规模化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淡水湖泊中枝角类的原位围隔规模化养殖方法,其步骤是:A、湖面搭建封底围隔:用于湖水中枝角类养殖的原位围隔为防水布围隔,用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做围幔,内有一层不透水的聚乙烯塑料布,周边四个角固定于钢管骨架上,围隔内与围隔外没有水交换;所述的防水布围隔为1.0 m×1.0 m×1.0 m 长×宽×深或等效体积1 m3以上规格;B、围隔内投饵:枝角类的天然饵料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湖水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微藻滤液或湖水直接添加沉水植物腐烂物,含蓝藻水华湖水经过孔径小于100 µm的筛网过滤培养的枝角类用于摄食浮游植物控制蓝藻生物量,所述的微藻是指生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单细胞藻或直径不超过60微米的群体藻,细胞中具有叶绿体,光合作用效率远高于普通植物,包括硅藻门、绿藻门、金藻门、黄藻门以及蓝藻门的藻类植物;C、围隔内枝角类接种:筛选适合于规模化培养的3-6种淡水枝角类,枝角类的接种密度1000个/m3,人工培育的溞属来源十分广泛,用浮游动物网采集一些富营养水体中大量繁殖的枝角类;另外,在无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情况下,采取往年枝角类大量繁殖过的底泥,其中的休眠卵即冬卵经过3‑7天的滞育期后,在室内给予繁殖条件,温度20‑25℃、光照不低于1000 Lux,溞属中的常见的大型溞,蚤状溞、隆线溞、长刺溞种类均适于人工培养;D、围隔内枝角类采收:在枝角类自然繁殖过程中,枝角类的密度超过200 个/升,对于成年枝角类进行采收,使用30目的网兜进行打捞采收;所述的在枝角类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有益菌,所述的有益菌选自光合细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酵母菌或乳酸菌其中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混合;所述的有益菌的泼洒周期为2‑7天;每次泼洒的有益菌重量为1‑10 mg/L;所述的在枝角类养殖过程中,定期监测水质的变化,水体溶解氧低于2 mg/L,或透明度大于60 cm,进行采收及注入新水或添加饵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7217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实时打印贴标机
- 下一篇:一种卧式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