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63515.4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05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东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82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好种植园后开挖种植穴,将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制成自然肥;将河沙、自然肥及田土混匀后,填入种植穴;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混合而成;3)移栽;4)田间管理:5)病虫害防治;6)采收与加工。本发明选择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不占用良田且选择了与野生黄芪相近的生长环境,使黄芪自然生长,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保证黄芪的原有药用品质。采用本发明方法种植黄芪具有成活率高,药材品质好,产量高,病虫害发病率低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芪 野生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黄芪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与整地:选择坡度为20~35°的山区或半山区背阳荒地作野生种植园,按株行距为5cm×10cm开挖种植穴,种植穴呈倒锥形,边夹角120°,长25cm,深10cm;将穴内挖出的杂草和根须晒干后,粉碎至150~200目,得到自然肥;将干净河沙、自然肥及挖出的田土按0.5:0.1:5的比例混匀后,填入种植穴,填入量为穴容积1/3;2)施基肥:移栽前先向穴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全后,撒施厚度为2~3cm的混合肥,所述混合肥由家畜粪便、草木灰、尿素、硝酸铵钙和蛭石粉按10:5:1:4:2混合而成;3)移栽:10月中旬进行移栽,用质量浓度10~15%的甲霜灵溶液浸泡黄芪种苗根须1~2分钟后,再用泥浆蘸根处理,注意不要伤及叶面及芽尖;然后按每穴2苗移植,苗与苗间距2cm且根须不粘连,放好苗及时覆土,压实;最后在每个种植穴原离黄芪苗的空留处插入藤条,以增加土壤透气性;4)田间管理:①间苗和补苗:移栽3~5天后,及时检查移栽苗成活情况,对两苗都成活的种植穴进行间苗,对死苗穴在下午进行补苗,将间出的活苗补栽至死苗穴,补苗后及时浇水,保证每穴有1株活苗;②中耕除草:移栽苗成活后,待苗高6~8cm时进行中耕除草,视杂草长势情况,拔除种植穴内杂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并在第一次中耕除草时拔除移栽时插入的藤条;③追肥:6月下旬中耕除草后,每穴追施高磷复合肥0.2~0.3kg,施后浇一次透水,施肥方法是在株旁挖2~3cm深的施肥坑,将肥料放入后覆土,压实;④打顶摘蕾:为减少消耗,于花前进行打顶,防止植株徒长,以提高产量;⑤越冬防寒:土壤封冻前,将种植穴周围的杂草、藤条砍除、粉碎后混入泥土中,再加相当于其中总量20~30%的水,制成泥肥,并将所述泥肥培至黄芪植株旁,以确保黄芪安全越冬;5)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6)采收与加工:①采收:移栽第二年收获,于秋冬季地上茎叶枯萎后,小心挖取全根;②加工:运回后去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置阳光下曝晒至半小时,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炕干即成商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东,未经李海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6351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