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修剪的荔枝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39163.9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65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蔡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凤文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修剪的荔枝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栽培季节安排及木耳栽培林地选择、备制培养基、木耳栽培袋的制备、栽培及出耳管理。通过实施本发明,实现荔枝林地立体的综合利用,提高效益达到增收的目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剪 荔枝 树枝 主要原料 栽培 木耳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以修剪的荔枝树枝叶为主要原料在树底栽培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包括:(1)技术方案中适宜栽培季节安排及木耳栽培林地选择方法如下:a.适宜栽培季节: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木耳的实体生长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15~30℃。本发明因在室外栽培适合在春季栽培木耳,生长和产出率最高,应在2~3月生产栽培袋,4~5月划口出耳;b.栽培场地选择:选择树高约是1.2~1.6米、冠幅约1~1.2米的荔枝树林地下作为栽培场地;(2)技术方案中制备木耳培养基的方法如下:a.荔枝树枝叶原料选择及处理:选用经过晒干至固体物含水量为15~18%、无霉变的荔枝树枝叶为原料,并粉碎至能过50~60目;b.组成的原料与配比:荔枝树枝叶粉碎物80%、麦麸或细米糠18%、白糖1%、石膏粉1%,含水量58‑60%;c.原料混和:将上述的荔枝树枝叶粉碎物、麦麸或细米糠、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成混合料,再将白糖、石膏粉溶于水与混合料搅拌均匀,同时把混合料的含水量调节至58~60%,并闷堆2~3小时而得出耳培养基。为使原料拌的均匀,先将各种配料干拌两遍后再添水拌料,白糖、石膏粉等溶于水后喷洒在培养料中,拌料时不要一次加水太多,要分2‑3次加进。拌料后,手捏培养料,以培养料成团、指缝中有水株出现、但无水株掉下为度;(3)技术方案中木耳栽培袋的制备方法如下:a.培养基装袋:选择规格是18×45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作为栽培袋,装培养基料时边装边压实,使栽培袋四角撑起、无褶,培养基料装至袋肩时,在料正中间打一个孔径为2.5~3cm的孔至袋底,然后用无棉盖体或套环将栽培袋封口;b.灭菌接种:将装好培养基料的栽培袋放置到高压锅内在1.4~1.5公斤/cm2压力、温度为115~121℃的高压、高温条件下维持灭菌3小时;常压锅内在温度已达到100℃时并维持这样的温度灭菌10~12小时,然后冷却到22℃时接种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按常规培养好、菌球大小均匀、活力强的木耳液体菌种,接入量为20~25ml/袋;c.培菌划口:将接好种的栽培袋移至可避光、可通风的培养室,培养期间全程避光培养,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8℃、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55~60%,当栽培袋内菌丝长至2/3时,每天要保持通风3次,每次25~35分钟,大概25~30天,菌丝长满袋。当菌丝长满袋时,在栽培袋周身划“V”或“×”型口,划线长为2.5~3cm,深度为0.3~0.5cm,角度为45~60度,数量约12~15个/袋;(4)技术方案中木耳在荔枝树底的栽培及出耳管理方法如下:a.摆袋:在每一株荔枝树底将地面整平,然后环绕着荔枝树株将栽培袋立着摆成3~4排,栽培袋之间距离15~20cm;b.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摆好后,按常规管理至出耳、采收整个过程便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凤文,未经蔡凤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43916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