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簇的数据切片混合隐私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3323.4 | 申请日: | 2016-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9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倪广源;许金乐;李凡;卫锦;朱仟;曹山山;闵溪青;万弃寒;张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H04L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簇的数据切片混合隐私保护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簇,每个簇内包含有一个簇头节点和多个普通节点;(2)簇头节点依据余弦定理给簇内普通节点进行两两配对,并为配对的节点对分配通话密钥;(3)簇内普通节点将自身采集数据切片为多份,并将其中一份切片利用通话密钥加密后传输给配对节点;(4)簇内普通节点将配对节点发送来的数据切片解密后,与自身剩余的数据切片进行混合后,连同根据原始采集数据计算出的同态哈希验证码,构成混合数据上传到簇头节点;(5)簇头节点对簇内普通节点发送的混合数据进行融合,并通过同态哈希验证码检验融合后的数据的完整性。本发明能够应对内部攻击和外部攻击。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切片 混合 隐私 保护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分簇的数据切片混合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将网络中的节点进行分簇,其中,每个簇内包含有一个簇头节点和多个普通节点;(2)簇头节点依据余弦定理将簇内普通节点两两配对,并为配对的节点对分配通话密钥;(3)簇内普通节点将自身采集数据切片为多份,并将其中一份数据切片利用通话密钥加密后传输至配对节点;(4)簇内普通节点将配对节点发送的数据切片进行解密,与自身剩余的数据切片进行混合后,连同根据原始采集数据计算出的同态哈希验证码,构成混合数据上传到簇头节点;(5)簇头节点对簇内普通节点发送的混合数据进行融合,并通过同态哈希验证码检验融合后的数据的完整性;其中,步骤(2)具体包括:(21)簇头节点使用单向函数F1和F2生成密钥链{I1,0k1,0,I1,1k1,1,···I1,nk1,n}和{I2,0k2,0,I2,1k2,1,···I2,nk2,n};其中,k1,l+1=F1(k1,l),k2,l+1=F2(k2,l),l=0,...,n,k1,0和k2,0是簇头节点预置数值,k1,l表示第一条密钥链中的密钥,I1,l表示密钥k1,l在第一条密钥链中的ID号,k2,l表示第二条密钥链中的密钥,I2,l表示密钥k2,l在第二条密钥链中的ID号;(22)簇头节点根据接收到的JOIN消息中的预置随机数和第一条密钥链,计算得到发送该JOIN消息的普通节点的初始密钥;其中,节点i的初始密钥为
l1和l2为节点i发送的JOIN消息中的预置随机数,
为异或运算;k1,l1为第一条密钥链中ID号为I1,l1的密钥,k1,l2为第二条密钥链中ID号为I2,l2的密钥;(23)簇头节点根据余弦定理依次计算出所有簇内节点与基准线的夹角,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其中,基准节点为JOIN消息第一个到达簇头节点的普通节点,基准线为簇头节点与基准节点的连线;(24)簇头节点从基准节点开始依次选择夹角相邻的普通节点进行两两配对;(25)根据配对节点的ID号、簇头节点生成的随机数和两条密钥链,产生当前配对节点的通讯密钥;其中,配对节点i与j的通讯密钥
N1和N2为簇头节点生成的随机数,k1,|N1‑i|为第一条密钥链中ID号为I1,|N1‑i|的密钥,k2,|N2‑j|为第二条密钥链中ID号为I2,|N2‑j|的密钥,i与j为配对节点的ID号;(26)采用各普通节点的初始密钥对通讯密钥进行加密,生成PAIR消息发送给配对节点;其中,
pair表示消息类型,
表示采用初始密钥Kinit对通讯密钥Kij和配对节点号j进行加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7332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