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视微创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2555.3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3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杜爱林;王昊阳;姜洪波;王建刚;李成长;路承彪;成竹影;聂梦珂;黄静静;刘晨辉;岁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488 | 分类号: | A61B5/0488;A61B5/0492;A61B1/31;A61B1/012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微创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工作镜管、内窥镜和肌电检测电极,其中工作镜管的内部设有相互平行的成像通道和电极通道,内窥镜设置于成像通道内,肌电检测电极设置于电极通道内,该肌电检测电极包括医用套管针头、电极及两个内径不同且相互套叠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医用套管针头固定于外套管的一端,电极固定于内套管上,内套管一侧的电极导入医用套管针头中并且该电极的前端与医用套管针头的针尖端相平齐,内套管另一侧的电极尾端通过导线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相连接。本发明将肠肌电与内窥镜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镜下观察与肌电检测两项指标的有效结合,在动物试验中可用于诊断动物疾病。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创生 信号 采集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可视微创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镜管、内窥镜和肌电检测电极,其中工作镜管的内部设有相互平行的成像通道和电极通道,内窥镜设置于成像通道内,肌电检测电极设置于电极通道内,该肌电检测电极包括医用套管针头、电极及两个内径不同且相互套叠的内套管和外套管,该内套管和外套管的材质均为环氧树脂,医用套管针头通过生物胶固定于外套管的一端,该医用套管针头的针栓材质为绝缘塑料,针栓前端金属针管的外部电镀有绝缘层,电极固定于内套管上,内套管一侧的电极导入医用套管针头中并且该电极的前端与医用套管针头的针尖端相平齐,内套管另一侧的电极尾端通过导线与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相连接,所述的电极为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三元复合材料电极、银电极、银‑氯化银电极、银镍合金电极或铜合金镀银电极,对于经过绝缘化处理的电极两端需要经过裸露处理使其两端均具有导电性,电极两端的裸露长度分别为0.5‑5cm,所述的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三元复合材料电极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氧化石墨烯与蒸馏水混合后超声得到氧化石墨烯溶胶;将氧化石墨烯溶胶和硫酸铜水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于常温超声振荡1h,然后置于70℃的水浴中在搅拌的条件下依次加入水合肼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持续搅拌45min后自然降至室温得到负载纳米铜粉的石墨烯;将负载纳米铜粉的石墨烯分散到环氧树脂E‑51中得到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三元混合物;利用固化剂聚酰胺651对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三元混合物进行固化得到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三元复合材料,该环氧树脂‑石墨烯‑纳米铜三元复合材料经绝缘化处理得到电极,绝缘化处理的电极两端需要经过裸露处理使其两端均具有导电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未经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4255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桥接线式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架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漏电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