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絮凝废水处理模拟演示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4804.4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6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清;范洪波;杨国军;徐平如;谭桂平;邱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絮凝废水处理模拟演示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原水调节池、提升泵、第一PH调节池、电絮凝池、曝气池、第二PH调节池、混凝池及斜板沉淀池;废水于原水调节池内经提升泵将废水输送到第一PH调节池内,经调节PH值后再输送至电絮凝池内,经絮凝沉淀后分离出来的废液被输送至曝气池内,进行活性污泥法处理;而后经第二PH调节池内氢氧化钠的中和作用、混凝池内混凝吸附沉淀作用、斜板沉淀池内絮凝沉淀后,斜板沉淀池的出水端输出达标净化水;其很好地模拟演示真实废水处理过程,运行可靠,能够获得准确的电絮凝废水处理规律,尤其适用于教学、科研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和科研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 废水处理 模拟 演示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电絮凝废水处理模拟演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连接设置的原水调节池、提升泵、第一pH调节池、电絮凝池、曝气池、第二pH调节池、混凝池及斜板沉淀池;所述原水调节池、第一pH调节池、电絮凝池、曝气池、第二pH调节池、混凝池及斜板沉淀池均设计为透明可视结构,其壁体为透明材质制成;其中,所述原水调节池具有原水进水端和原水出水端;所述第一pH调节池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其第一进水端所在位置高于第一出水端;所述电絮凝池具有第二进水端、第二出水端及第一排泥端,其第二进水端所在位置低于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排泥端位于电絮凝池底部; 所述电絮凝池为双层式絮凝池,其上层为回转式隔板絮凝池,其下层为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前述电絮凝池的第二进水端为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进水端,前述电絮凝池的第二出水端为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出水端,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出水端连通至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进水端;废水自下而上依次流经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进水端、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内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出水端、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进水端、回转式隔板絮凝池内部、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出水端;所述曝气池具有第三进水端、第三出水端,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原水调节池、第一pH调节池、第二pH调节池内全部亦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第二pH调节池具有第四进水端、第四出水端,其第四进水端所在位置高于第四出水端;所述混凝池具有第五进水端、第五出水端及第二排泥端;所述第二pH调节池、混凝池之间设置有加压泵,该加压泵连接于第四出水端与第五进水端之间的水管上;所述斜板沉淀池具有第六进水端、第六出水端及第三排泥端;所述第三排泥端连接有穿孔排泥管,该穿孔排泥管设置于斜板沉淀池底部;所述第一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二出水端与第三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三出水端与第四进水端之间、所述第四出水端与第五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五出水端与第六进水端之间分别通过相应水管连接;前述提升泵连接于第一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之间的水管上;所述第一排泥端经排泥管连通至斜板沉淀池内下部,所述第二排泥端、第三排泥端汇合连接至总排泥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为原始废水进入端,所述第六出水端为达标净化水输出端,所述第六出水端连接有穿孔集水管,该穿孔集水管设置于斜板沉淀池顶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3480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