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复杂多元网络构造的网络元模型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1611.3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1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径;蒋磊;熊鑫立;段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江苏爱信律师事务所 32241 | 代理人: | 唐小红 |
地址: | 211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复杂多元网络构造的网络元模型实现方法,首先描述网络的组网方式和方向性,然后定义节点能力属性,最后建立链路关系和链路的时变函数。本发明对网络节点的核心特征进行抽象,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层次性、节点运动属性、应用特性、链路方向性和链路时变性。采用G(V,E,H)对网络进行建模,在链路E的描述中,引入与两端节点vi和vj运动特性相关的时变关系函数,可附加方向和权重信息W等,便于对组网策略进行表达;本发明以适合路由计算的节点为同一参考平面,将网络分割为多个层次,利用网络层次属性H描述网络的层次结构,特别适用于在动态组网、混合组网形式下的卫星网络、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的形式化描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复杂 多元 网络 构造 模型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支持复杂多元网络构造的网络元模型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描述网络的组网方式和方向性:定义时刻t内网络模型为图G(V,E,H),G是一个图,包含网络节点集合V、网络链路集合E和网络层次属性H;以适合路由计算的节点为同一参考平面,将网络分割为多个层次,利用网络层次属性H描述网络的层次结构,当H=1,网络为单层网络,当H为大于1的整数时,表示该网络为H层网络;eij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链路关系,eij为链路连通状态与链路权重值的乘积;当链路eij=eji时,网络为无向网络,G(V,E,H)为无向图,若eij≠eji,网络为有向网络,G(V,E,H)为有向图;步骤二:定义网络节点属性:根据节点本质特性,将节点属性划分为:标识(I:Identification),类型(T:Type),位置(L:Location),能力(C:Capability),所属机构(O:Organization)五个一级属性;详细描述如下:(1)标识I:作为网络中节点的唯一标识,用于存储节点网络编号;(2)类型T:将网络中的节点分为子网和实体设备两种;若T=0,则该节点为子网节点,若T=1,该节点为实体设备节点;(3)位置L:对于实体设备节点,其位置信息为所在经纬度,记为:L(t)=(lon(t),lat(t));对于子网节点,其位置信息用于记录其覆盖范围,可记为:L(t)=(lonleft(t),lonright(t),latup(t),latdown(t))(4)能力C:实体设备节点包括:运动能力MC、处理能力PC和通信能力CC三种二级属性,子网节点包括:运动能力MC、通信能力CC两种二级属性;对于子网节点,其运动能力用于记录网络是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还是混合网络,对于实体设备节点,其运动能力可表示该节点为移动节点还是固定节点,若为移动节点,则为节点运动状态的时变函数;即:![]()
其中f(t)为t时刻节点的运动状态;实体设备节点的通信能力包括:工作频率F、调制方式M、信号复用方式SM、设备剩余能量E、可用带宽EB和队列等待长度QL;子网节点的通信能力为:最小容量Cmin,最大容量Cmax;实体设备节点的处理能力为:单位时间内处理任务数Ntask/t;(5)所属机构O:对节点结构进行编号,用于标识节点所属机构,当O=a时,节点属于编号为a的机构,当O=a&b时,节点同时属于a机构和b机构;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确定参加通信的节点是属于同一机构还是不同结构;不同机构的节点之间进行通信需要机构间授权后完成;如卫星网络中,如需要不同机构的卫星作为中继辅助完成通信时,则需要机构授权;步骤三:建立网络链路关系:根据对用于网络业务的质量体验要求,设定基于业务的网络链路的权值,权值可根据步骤二中的网络节点属性综合考虑;根据业务需求,可预设门限值,通过对比权值与预设门限值,判定节点之间是否建立链路;定义链路连接时变函数,结合权值设定网络链路关系;定义E(t)表示时隙t内网络链路关系集合,用aij(t)表示连接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链路连接状态,
其中:1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建立链路,0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不存在链路;在第一层网络中定义权重值Wij(t):Wij(t)=f(vi(t),vj(t))其中:f(vi(t),vj(t))表示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端到端时延,s为预设的门限值50ms,当f(vi(t),vj(t))大于s的时候,i与j之间建立链路,反之则不存在链路,即:
定义i与j之间的链路关系为:eij(t)=aij(t)*Wij(t)定义第二层网络Ga1(V,E,2):Ga1(V(t),E(t),2)式中:V(t)表示时刻t内有限的网络节点集,E(t)表示时刻t内有限的网络边集,
二者均是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
该网络为无向网络,则eij(t)=eji(t);网络层次属性H=2;定义第三层网络Gb5(V,E,1):Gb5(V,E,1)式中:V(t)表示时刻t内有限的网络节点集,E(t)表示时刻t内有限的网络边集,
二者均是以时间t为变量的函数;
该网络为无向网络,则eij(t)=eji(t);网络层次属性H=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3161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