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孔隙砂岩热储层对井单元体大流量循环开采配套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0673.8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4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富;陈虹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富;陈虹波 |
主分类号: | E21B43/30 | 分类号: | E21B43/30;E21B43/40;E21B21/16;F24D3/18;F24T1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任丘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首次提出小井距、大流量对井循环体概念,采用《对井单元体》循环开采配套技术,攻克尾水回灌难题。针对孔隙砂岩渗透率低,地热水在热储层中流动消耗的压差大,设计相距300‑500m开采相同储层两眼地热井,一采一灌;使用大压差洗井技术,实现全程密闭的大流量循环开采地热能;使用热泵与地热水集成供热,补充水温下降减少的热量,可采出利用>15℃地热能。本发明在2015年河北黄骅新近系孔隙砂岩热储层420m井距对井上,创造出121天循环开采51万m |
||
搜索关键词: | 孔隙 砂岩 热储层 单元 流量 循环 开采 配套 技术 | ||
【主权项】:
孔隙砂岩300‑500m小井距布井方案该方案以地下水力学方法研究地热尾水在热储层中的运动规律,针对孔隙砂岩渗透率低的问题,缩短地热尾水在热储层中的渗流路径,降低循环开采的压差、降低机械能消耗,实证了缩短对井距离与开采井水温下降的关系及水温降低后的后续措施;设计对井间距在300‑500m间;增加取水段厚度,采用244.5mm石油套管作输水管的钻孔;尾水由回灌井缓慢向开采井运移过程中从热储层颗粒骨架和隔层吸收热量;开采井水温可以持续保持10‑15年以上;灌采比大于90%;地下水位不出现区域性下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富;陈虹波,未经陈国富;陈虹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0067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改造管柱
- 下一篇:在注水井分层测调中同时完成井下管柱检测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