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秸秆抗虫防病有机中药液肥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1253.1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7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A01N65/40;A01P7/04;A01P3/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裴作平 |
地址: | 448001 湖北省荆门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稻秸秆抗虫防病有机中药液肥,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中药防虫抗病液等量或不等量混匀,即为本有机中药液肥。优点:变废为宝,作物所需养分充足,吸收好、吸收迅速,促进代谢,以我国传统中药防治病害、虫害,健康、生态、环保,富含有机硒元素,增强了作物的品质和保健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秸秆 防病 有机 药液 | ||
【主权项】:
1.一种水稻秸秆抗虫防病有机中药液肥,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土豆80‑120g、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0‑1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NH4)2SO4 2‑3g、(NH4)3PO4 2‑3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 c、制备C液体培养基:将红糖38‑42g、(NH4)2SO4 18‑22g和水900‑110ml混匀,并以石灰水调节pH值,pH值为6.5‑7.5, 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 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12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38‑42g、(NH4)2SO4 18‑22g、补足水量,混匀,并以石灰水调节pH值,pH值为6.5‑7.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 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a、将绿色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b、将米曲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c、将草酸青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d、将美味丝葚霉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并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e、将黄色短杆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108/ml以上;C)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将上述培养的绿色木霉、米曲霉、草酸青霉、美味丝葚霉和黄色短杆菌的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2)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A)原料重量份配比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15‑20 水稻秸秆100 红糖3‑5公斤 水200‑250 (NH4)2SO4 10‑15 (NH4)3PO4 10‑15 KH2PO4 5‑10 MgCl2 5‑10 FeSO4 3‑5MnCl2 3‑5 ZnSO4 3‑5 NaSeO3 0.5‑1;B)制备方法a)水稻秸秆发酵将水稻秸秆粉粹为1‑2cm小段,以2.8‑3.2%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后捞出,放入发酵罐中,同时按原料配比加入水、红糖、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及1/2配方用量的(NH4)2SO4 、KH2PO4、MgCl2 、FeSO4、MnCl2、ZnSO4、NaSeO3,30‑40℃、气驱搅拌发酵7‑8日,至可见发酵罐内菌丝大量生长;继续加入另1/2的用量(NH4)2SO4 、KH2PO4、MgCl2 、FeSO4、MnCl2、ZnSO4、NaSeO3,30‑40℃、气驱搅拌发酵5‑6日,至发酵液中可见大量菌丝、秸秆明显减少且腐软、检测有机氮含量≥2.0g/100ml时,即完成水稻秸秆发酵;b)熬煮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转移至密闭加热容器,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10‑130℃、搅拌、熬煮20‑24小时,至秸秆及菌丝完全溶解,即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c)浓缩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00公斤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继续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搅拌、熬煮2‑4小时,使液体浓缩至30‑35公斤,即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2)制备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熬煮浓缩液A)制备蛹虫草菌种液a) 制备E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 g、蚕蛹粉8‑12g加水900‑1100ml煮至沸腾继续文火维持沸腾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14‑16g、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g、补足水量1000ml,混匀,以1mol/L盐酸调节pH值为6.0‑6.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E液体培养基;b) 制备F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80‑220g和水900‑1100ml混匀,并通过加入1mol/L盐酸调节pH值为6.0‑6.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F液体培养基;c)将蛹虫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到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0‑25℃摇床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d)菌丝大量生长后,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0‑25℃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菌丝生物量达500mg/100ml以上,即为蛹虫草菌种液;B)制备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将100公斤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加入到专用发酵罐中,加入蛹虫草菌种液4‑6公斤,20‑25℃气驱搅拌培养5‑7日,至发酵液粘稠、出现大量菌丝且菌丝生物量达750‑850mg/100ml以上,结束发酵;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转移至密闭加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00‑120℃,搅拌、熬煮3‑4小时,至菌丝完全溶解;菌丝完全溶解后,继续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2‑4小时,使液体浓缩至30‑35公斤,即为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3)制备中药抗病抗虫液称取苦参、地榆、贯众、射干、牛蒡子、吴茱萸、艾叶、薄荷、马齿苋、败酱草、蒲公英的茎叶及根系,枇杷叶、连翘果实及茎叶,花椒果实及叶片各4‑6公斤,加2‑3倍水,一同加入到密闭加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00‑120℃,搅拌、熬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搅拌、熬煮3‑4小时,浓缩至40‑50公斤,即为中药抗病抗虫液; 4)制备水稻秸秆抗虫防病有机中药液肥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蛹虫草菌丝熬煮浓缩液、中药防虫抗病液等量或不等量混匀,即为水稻秸秆抗虫防病有机中药液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7125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