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金纳米粒子-巯基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6493.1 | 申请日: | 201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6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闫丽君;牛学良;文作瑞;王文成;李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于跃 |
地址: | 57115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巯基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以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CILE)作为基底电极,将金纳米粒子电沉积在其表面,利用巯基石墨烯(TGR)与纳米金(Au)之间形成Au‑S键,将TGR固定到纳米金修饰电极表面,在形成的TGR自组装膜上恒电位吸附探针ssDNA序列,从而构建出一种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以亚甲基蓝(MB)作为电化学信号指示剂,来检测DNA分子杂交反应前后电化学信号的差异。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等电化学技术手段,对所构建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构建 金纳米粒子 石墨烯修饰电极 电化学信号 巯基化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 示差脉冲伏安法 修饰碳糊电极 电化学技术 电化学性能 纳米金修饰 电极表面 基底电极 离子液体 亚甲基蓝 自组装膜 电沉积 恒电位 纳米金 石墨烯 指示剂 检测 探针 吸附 巯基 应用 | ||
【主权项】:
基于金纳米粒子‑巯基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Au/CILE的制备:将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CILE)作为基底电极,在含有5.0mmol/L HAuCl4和0.5mol/L KNO3的混合溶液中于‑0.4V恒电位沉积300s,即可得到纳米金修饰电极Au/CILE,取出后用二次蒸馏水冲洗晾干后备用;(2)巯基化石墨烯修饰电极TGR/Au/CILE的制备:将上述制得的Au/CILE电极浸泡在巯基化石墨烯(TGR)分散液中自组装5h,即可在纳米金表面自组装修饰上一层巯基化石墨烯膜,该修饰电极记作TGR/Au/CILE,取出后用二次蒸馏水冲洗晾干后备用;(3)探针ssDNA的固定及与目标ssDNA的杂交:采用恒电位吸附的方法将探针ssDNA序列固定在TGR/Au/CILE的表面,然后分别用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和二次蒸馏水冲洗,记作ssDNA/TGR/Au/CILE;采用滴涂的方法将目标ssDNA序列溶液滴加在电极表面,使目标ssDNA序列与探针ssDNA序列在室温下发生分子杂交反应20min,随后用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和二次蒸馏水冲洗,杂交后的电极记作dsDNA/TGR/Au/CILE;步骤(2)中的巯基化石墨烯(TGR)分散液浓度为1.0mg/mL;步骤(3)中恒电位吸附的方法使用的探针ssDNA序列溶液为含有1.0×10‑6mol/L探针序列的50.0mmol/L pH为7.0的PBS缓冲溶液,吸附电位和时间为+0.5V和200s,目标ssDNA序列溶液的用量和浓度分别为10μL和1.0×10‑6mol/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师范大学,未经海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1649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