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联网智能交流充电桩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2251.7 | 申请日: | 2016-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谢大权;韩忠华;邵丹薇;刘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付秀颖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网智能交流充电桩的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包括防雷电路、供电电路、电能计量电路、继电器、充电枪、CPU电路、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连接检测电路、RS485接口、以太网接口以及GPRS模块;防雷电路的监控管脚串联电阻及二极管,并用光耦隔离,信号进入到CPU;电能计量电路的一路输出通过串口连接CPU;开关量输入连接CPU,CPU分别连接RS485接口、以太网接口、GPRS模块、继电器以及开关量输出,CPU的一路输出通过连接检测电路连接充电枪。将原来充电桩模块式设计改为集成式设计,降低物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可靠性。实时测量漏电电流,后台管理系统可以提前了解线缆绝缘,避免出现电击事故。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联网 智能 交流 充电 控制电路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互联网智能交流充电桩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雷电路、供电电路、电能计量电路、继电器、充电枪、CPU电路、开关量输入、开关量输出、连接检测电路、RS485接口、以太网接口以及GPRS模块;所述防雷电路、电能计量电路、继电器以及充电枪依次串接,AC220V经过防雷电路连接供电电路,所述防雷电路的监控管脚输出连接CPU电路;所述电能计量电路的一路输出通过串口连接CPU电路;所述开关量输入连接CPU电路,所述CPU电路分别连接RS485接口、以太网接口、GPRS模块、继电器以及开关量输出,所述CPU电路的一路输出通过连接检测电路连接充电枪;所述防雷电路由压敏电阻实现;所述压敏电阻的2、3管脚分别安装保险丝,压敏电阻的3脚还连接限流电阻、二极管以及光耦,光耦输出50Hz方波,当压敏电阻失效后,光耦输出固定电平,即可判断为压敏电阻失效;所述电能计量电路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电能脉冲输出接口、电能计量芯片以及串口输出实现;所述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均作为输入连接电能计量芯片,所述电能计量芯片的输出分别连接电能脉冲输出接口、串口输出;火线及零线的电压、电流及漏电电流通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零序电流互感器转换为小信号,进入到电能计量芯片,电能计量芯片进行转换及计算得出电压、电流、零序电流及电能值,并通过串口输出到CPU电路内部,CPU电路通过GPRS模块将电压、电流、零序电流、电能数据上传至后台,CPU将电能计量芯片输出的电压、电流及零序电流值与设定值实时进行比对,进而保护充电桩,将电能数据上传至后台;所述供电电路采用AC‑DC模块,AC‑DC输出两路电压5V及15V,两路电压之间隔离,两路电压分别经过稳压线性电源芯片进行电压转换,5V转换为3.3V及4V,用于为CPU和GPRS模块供电,15V转换为12V,用于为继电器供电;所述连接检测电路由电压隔离光耦、隔离光耦、滤波电路、PWM产生电路、负12V产生电路以及充电枪CP接口和CC接口实现;所述CPU电路连接隔离光耦,所述隔离光耦连接PWM产生电路,所述PWM产生电路分别连接滤波电路及充电枪CP接口和CC接口,所述滤波电路连接电压隔离光耦,所述电压隔离光耦连接到CPU的AD通道,所述负12V产生电路连接PWM产生电路;CPU电路输出PWM波,经过隔离光耦后产生±12V的PWM,经过滤波电路之后,进行电压隔离,然后进入到CPU电路;连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桩与车是否可靠连接,并且PWM波形的占空比也代表了充电桩的输出功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02251.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四及其以上烯烃增产乙烯、丙烯的方法
- 下一篇:智能电源适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