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激光同步扫描三角测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9572.6 | 申请日: | 2016-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7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杨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化激光同步扫描三角测距系统。它包括M1镜部件、M2镜部件、M3镜部件、M4镜部件、激光部件、透镜部件、PSD部件和底板。激光器发出的准直激光束经双面反射镜M3镜上反射面、反射镜M1镜、反射镜M4镜,到达被测曲面某一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激光 同步 扫描 三角 测距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小型化激光同步扫描三角测距系统,包括M1镜部件(1)、M2镜部件(2)、M3镜部件(3)、M4镜部件(4)、激光部件(5)、透镜部件(6)、PSD部件(7)和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M3镜部件(3)位于设定的空间坐标系原点,通过内六角螺栓垂直固定在底板(8)上;M1镜部件(1)和M2镜部件(2)分别位于M3镜部件(3)的左、右两侧,且到M3镜部件(3)距离相等,其中M1镜部件(1)与水平轴夹角为135°±2°,M2镜部件(2)与水平轴夹角为45°±1°,通过内六角螺栓垂直固定在底板(8)上;M4镜部件(4)垂直固定在底板(8)上,保证镜面圆锥孔位于坐标原点正上方;激光部件(5)、透镜部件(6)和M3镜部件(3)处于同一竖直方向,激光部件(5)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底板(8)上的M3镜部件(3)正上方位置处,透镜部件(6)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底板(8)上的M3镜部件(3)正下方位置处;PSD部件(7)通过内六角螺栓水平固定在底板(8)上的M3镜部件(3)正下方位置处;激光部件(5)发出激光后经M3镜部件(3)、M1镜部件(1)、M2镜部件(2)、M4镜部件(4)到达被测曲面某一点
并发生漫反射,部分漫反射光再经M4镜部件(4)、M3镜部件(3)反射,经透镜部件(6)汇聚光斑于PSD部件(7)表面,再由工控机采集PSD部件(7)输出的电压信号,计算得到空间点坐标信息;即采用同步扫描三角测距法,对空间物体表面做光栅轨迹扫描获取光斑位置信息,继而获得空间位置坐标所述M1镜部件(1)包括M1镜支座(9)和M1镜(10),其中M1镜(10)为单面反射镜,M1镜支座(9)开槽宽度略大于M1镜(10)宽度,确保M1镜(10)能水平放置在M1镜支座(9)上,通过一个盖片(10')固定M1镜(10);所述M2镜部件(2)包括M2镜支座(11)和M2镜(12),其中M2镜(12)为单面反射镜,M2镜支座(11)开槽宽度略大于M2镜(12)宽度,确保M2镜(12)能水平放置在M2镜支座(11)上,通过一个盖片(12')固定M2镜(12);所述M3镜部件(3)包括M3镜(13)、M3镜振镜电机(14)、M3镜套筒(15)和M3镜支座(16),其中M3镜(13)为双面反射镜,装夹在M3镜振镜电机(14)上,M3镜振镜电机(14)与M3镜支座(16)过盈配合,通过M3镜支座(16)上预留的螺纹孔锁紧,其中M3镜套筒(15)起轴向定位功能,确保M3镜(13)几何中心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所述M4镜部件(4)包括M4镜(17)、M4镜振镜电机(18)、M4镜套筒(19)和M4镜支座(20),其中M4镜(17)为单面反射镜,装夹在M4镜振镜电机(18)上,M4镜振镜电机(18)与M4镜支座(20)过盈配合,通过M4镜支座(20)上预留的螺纹孔锁紧,其中M4镜套筒(19)起轴向定位功能,确保M4镜(17)上孔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所述M3镜(13)起始摆角为45°±1°,当其绕轴往复摆动时,光点
在被测物体表面上沿X轴方向进行行扫描;所述M4镜(17)起始摆角为45°±1°,当其绕轴往复摆动时,光点
在被测物体表面上沿Y轴方向进行行扫描;当M3镜(13)和M4镜(17)同时绕轴往复摆动时,则光点
在被测物体表面做光栅轨迹扫描;所述M1镜(10)的尺寸是由激光角度扫描范围所确定,激光扫描范围为30°±1°,扫描激光与M1镜(10)的极限交点构成M1镜(10)的长度范围;M1镜(10)在Z方向的尺寸在点激光模型下无需考虑,若激光存在一定宽度,M1镜(10)在Z方向应大于激光宽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9957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联泵
- 下一篇:一种利用弹簧拉紧时具有的恢复力为持续动力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