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流成网机的纤维分梳与输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91239.0 | 申请日: | 2016-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4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平;杜洁;赵海燕;刘殿峰;周正存;张晓波;张永康;朱学超;顾丽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G25/00 | 分类号: | D01G25/00;D01G31/00;D01G23/02;D04H1/73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1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气流成网机的纤维分梳与输出装置,包括机架;压棉板,支承在左、右墙板上;风箱,固定在左、右墙板间;梳棉辊,支承在左、右墙板间;托棉板,对应于压棉板的下方;罗拉机构支承在左、右墙板之间且与罗拉驱动机构连接,特点风箱出风道延伸到梳棉辊出棉口且与梳棉辊上导流板的前侧连接,风箱出风道出风口的位置设气流匀散板;罗拉机构包括大上罗拉、大下罗拉、小上罗拉、小下罗拉和一对罗拉轴调整座;罗拉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座、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链轮、大上罗拉轴链轮、大下罗拉轴链轮、小上罗拉轴链轮、小下罗拉轴链轮、过渡涨紧链轮、涨紧链轮和驱动链条。确保无纺织纤维棉网层的厚薄均匀;减轻作业强度,保障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成网机 纤维 输出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气流成网机的纤维分梳与输出装置,包括一机架(1),该机架(1)由左墙板(11)、右墙板(12)、一对墙板上支撑固定梁(13a)和一对墙板下支撑固定管(13b),左墙板(11)和右墙板(12)以彼此面对面的状态设置并且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一对墙板上支撑固定梁(13a)前后并行设置,该对墙板上支撑固定梁(13a)的左端与左墙板(11)朝向右墙板(12)的一侧的上部固定,而右端与右墙板(12)朝向左墙板(11)的一侧的上部固定,一对墙板下支撑固定管(13b)同样前后并行设置,该对墙板下支撑固定管(13b)的左端与左墙板(11)朝向右墙板(12)的一侧的下部固定,而右端与右墙板(12)朝向左墙板(11)的一侧的下部固定;一压棉板(2),该压棉板(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左端枢转支承在所述左墙板(11)上,压棉板(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右端枢转支承在所述右墙板(12)上,而压棉板(2)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左端以及前侧右端在使用状态下支承在气流成网机的压棉装置上,并且压棉板(2)自长度方向的后侧向长度方向的前侧倾斜;一风箱(3),该风箱(3)在对应于所述压棉板(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左墙板(11)与右墙板(12)之间,在该风箱(3)的前侧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与风箱(3)的风箱腔(31)相通的风箱进风口(32),而在风箱(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下部延伸有一风箱出风道(33),该风箱出风道(33)伸展到所述压棉板(2)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下方并且与所述的风箱腔(31)相通;对应于所述压棉板(2)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一梳棉辊(4),该梳棉辊(4)通过梳棉辊支承轴(41)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墙板(11)与右墙板(12)之间,梳棉辊支承轴(41)的左端伸展到左墙板(11)的左墙板腔(111)内并且固定有一梳棉辊支承轴驱动轮(411),而梳棉辊支承轴(41)的右端伸展至右墙板(12)的右墙板腔(121)内,在梳棉辊(4)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梳取无纺织纤维的梳棉辊针布(42),在对应于梳棉辊(4)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横截面形状呈C字形的梳棉辊上导流板(43),该梳棉辊上导流板(43)的左端与左墙板(11)固定,而右端与右墙板(12)固定,在对应于梳棉辊(4)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的梳棉辊下导流板(44),该梳棉辊下导流板(44)的左端与左墙板(11)固定,而右端与右墙板(12)固定,梳棉辊上导流板(4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与梳棉辊下导流板(44)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梳棉辊入棉口(45a),而梳棉辊上导流板(4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与梳棉辊下导流板(44)的前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梳棉辊出棉口(45b);一托棉板(5),该托棉板(5)对应于所述压棉板(2)的下方,并且该托棉板(5)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在对应于所述梳棉辊出棉口(45b)的位置与所述梳棉辊下导流板(44)连接,而托棉板(5)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伴随于压棉板(2)朝向气流成网机的压棉装置的方向伸展并且支承在压棉装置上,托棉板(5)自长度方向的后侧向长度方向的前侧倾斜,压棉板(2)与托棉板(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输棉腔(8),该输棉腔(8)朝向所述梳棉辊出棉口(45b)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梳棉辊出棉口(45b)相通并且与所述的风箱出风道(33)相对应;一罗拉机构(6)和一罗拉驱动机构(7),罗拉机构(6)在对应于所述梳棉辊入棉口(45a)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墙板(11)与右墙板(12)之间并且该罗拉机构(6)在所述右墙板腔(121)内与罗拉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而该罗拉驱动机构(7)设置在右墙板(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箱出风道(33)延伸到所述梳棉辊出棉口(45b)并且与所述梳棉辊上导流板(43)的长度方向的前侧连接,在对应于该风箱出风道(33)的风箱出风道出风口(331)的位置并且沿着风箱出风道出风口(33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气流匀散板(3311),在该气流匀散板(3311)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气流匀散孔(33111);所述的罗拉机构(6)包括大上罗拉(61)、大下罗拉(62)、小上罗拉(63)、小下罗拉(64)和彼此对应设置的一对罗拉轴调整座(65),一对罗拉轴调整座(65)中的其中一个罗拉轴调整座设置在所述左墙板(11)的左墙板腔(111)内,而一对罗拉轴调整座(65)中的另一个罗拉轴调整座设置在所述右墙板(12)的右墙板腔(121)内,在该对罗拉轴调整座(65)上各设置有一大上罗拉轴座(651)、对应于大上罗拉轴座(651)的下方的一大下罗拉轴座(652)、对应于大上罗拉轴座(651)前侧的一小上罗拉轴座(653)和对应于大下罗拉轴座(652)前侧的一小下罗拉轴座(654),大上罗拉(61)通过其大上罗拉轴(61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大上罗拉轴座(651)上,大下罗拉(62)对应于大上罗拉(61)的下方,并且与大上罗拉(61)相配合,该大下罗拉(62)通过其大下罗拉轴(62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大下罗拉轴座(652)上,小上罗拉(63)在对应于所述梳棉辊入棉口(45a)与大上罗拉(61)之间的位置通过其小上罗拉轴(63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小上罗拉轴座(653)上,小下罗拉(64)对应于小上罗拉(63)的下方并且与小上罗拉(63)相配合,该小下罗拉(64)通过其小下罗拉轴(64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小下罗拉轴座(654)上,并且该小下罗拉(64)同样位于所述梳棉辊入棉口(45a)与大下罗拉(62)之间,所述大上罗拉轴(611)、大下罗拉轴(621)、小上罗拉轴(631)和小下罗拉轴(641)在所述右墙板腔(121)内与所述的罗拉驱动机构(7)传动连接;所述的罗拉驱动机构(7)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座(71)、驱动电机(72)、驱动电机链轮(73)、大上罗拉轴链轮(74a)、大下罗拉轴链轮(74b)、小上罗拉轴链轮(74c)、小下罗拉轴链轮(74d)、过渡涨紧链轮(75)、涨紧链轮(76)和驱动链条(77),驱动电机固定座(71)固定在所述的右墙板(12)上,驱动电机(72)固定在驱动电机固定座(71)上,驱动电机链轮(73)固定在驱动电机(72)的驱动电机轴(721)上, 大上罗拉轴链轮(74a)固定在所述大上罗拉轴(611)朝向右墙板(12)的一端,大下罗拉轴链轮(74b)固定在所述大下罗拉轴(621)朝向右墙板(12)的一端,小上罗拉轴链轮(74c)固定在所述小上罗拉轴(631)朝向右墙板(12)的一端,小下罗拉轴链轮(74d)固定在所述小下罗拉轴(641)朝向右墙板(12)的一端,过渡涨紧链轮(75)固定在过渡涨紧链轮轴(751)上,过渡涨紧链轮轴(751)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涨紧链轮轴座(7511)上,而该过渡涨紧链轮轴座(7511)固定在小下罗拉轴座(654)的下方,涨紧链轮(76)转动地设置在涨紧链轮轴(761)上,而该涨紧链轮轴(761)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座(71)上,驱动链条(77)的一端套置在驱动电机链轮(73)上,另一端依次套置于大下罗拉轴链轮(74b)、大上罗拉轴链轮(74a)、小上罗拉轴链轮(74c)、小下罗拉轴链轮(74d)和过渡涨紧链轮(75)上,并且还与所述的涨紧链轮(76)相接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职业大学,未经苏州市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9123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