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小波域行波信号色散校正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620.5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6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贾惠彬;李明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波域行波信号色散校正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输电线M、N端的三相电流行波信号;利用凯伦贝尔变换解耦三相电流行波信号;计算故障点到所述输电线两端的距离;计算其在各离散频率下的传播系数和校正函数;在小波变换的某一尺度下,对解耦后的行波信号进行校正;最后,基于校正后的行波信号重新计算故障距离。本发明解决了行波色散对行波测距带来的影响这一行波故障测距领域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行波故障测距的精度,不仅可以减少线路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小波域 行波 信号 色散 校正 测距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小波域行波信号色散校正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输电线M端和N端分别安装电流行波信号提取装置,获取输电线M端和N端的三相电流行波信号iM(t)和iN(t);步骤2:设定模量m为1或2,利用凯伦贝尔变换解耦输电线M、N端的三相电流行波信号iM(t)、iN(t),得到解耦后的行波信号分别为im,M(t)、im,N(t):im,M(t)=T‑1iM(t)Tim,N(t)=T‑1iN(t)T (1)其中,T为凯伦贝尔变换:
步骤3:设定行波信号的采样频率为fs,小波变换的点数为2n,且n为整数,对输电线M、N端的解耦后行波信号im,M(t)、im,N(t)分别采样后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后得到输电线M、N端的解耦后FFT变换信号im,M(ωi)、im,N(ωi),
为离散频率,且0≤i≤2n‑1;步骤4:计算小波变换函数,设定尺度a的小波变换函数为,
其中Ψ(aωi)为尺度a下的小波函数;步骤5:通过快速傅立叶反变换计算所述输电线M、N端的解耦后行波信号im,M(t)、im,N(t)在尺度a下的小波分解:WTaim,M(t)=IFFT(im,M(ωi)H(ωi))WTaim,N(t)=IFFT(im,N(ωi)H(ωi)) (4)步骤6:根据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计算故障点到所述输电线M、N端的距离lM和lN;步骤7:计算输电线M、N端的解耦后行波信号im,M(t)、im,N(t)在各离散频率
0≤i≤2n‑1‑1下的传播系数QM(ω′i)、QN(ω′i):![]()
其中,λm(ω′i)为频变参数,由Carson公式计算得到;步骤8:将所述输电线M、N端的解耦后行波信号im,M(t)、im,N(t)在各离散频率
0≤i≤2n‑1‑1下的传播系数QM(ω′i)、QN(ω′i),关于
镜像对称扩展成2n点的扩展传播系数QM(ωi)和QN(ωi);计算输电线M、N端的解耦后行波信号校正函数
和
步骤9:在根据下式计算输电线M、N端色散校正后的小波变换WTim,M(t)和WTim,N(t):![]()
步骤10:根据双端行波定位原理,计算故障点到所述输电线M、N端的精确距离l′M和l′N;其中步骤6和步骤10采用的计算故障点距离的方法相同,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法提取输电线M端和N端的电流行波信号im,M(t)、im,N(t)出现奇异点的时间TM和TN;步骤2’:计算100kHz频率的行波传输速度v:
式中,β(ω)为相位系数,此系数由Carson公式计算得到;步骤3’:计算故障点距离:![]()
其中:L为所述M、N两端输电线的长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7962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储热箱的太阳能双曲反射镜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