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341.9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2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钟;郭钢;彭宣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5/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陈泉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结构锚固组件、粘结套筒和可扩展舱;粘结套筒内设置有至少一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本发明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通过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与可扩展舱的结合大幅度提高了土体锚杆的承载力和耐久性,采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与粘结套筒或粘结套管相结合的粘结传力形式有效解决了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横向抗剪强度低而难以可靠锚固的技术难题。采用这项新技术能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充分调动岩土体自身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岩土抗拔构件的承载和防腐性能,并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轻量化运输与安装。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锚固 装置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舱式锚固装置,包括结构锚固组件(21)、粘结套筒(24)和可扩展舱(25);所述粘结套筒(24)内至少设置有一根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舱式锚固装置还包括上定位组件(23)、下定位组件(27)和注浆导向帽(28),所述可扩展舱(25)通过所述上定位组件(23)和所述下定位组件(27)固定在所述粘结套筒(24)上;所述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板或绞线(22)的下部锚固于所述粘结套筒(24)中,上部固定在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中;所述结构锚固组件(21)和所述粘结套筒(24)由GFRP或BFRP或AFRP或C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短切纤维注塑成型,或由钢材加工成型;所述上定位组件(23)包括上定位板(2301)、上筒(2302)和气动单向排气阀(2304),其中所述上筒(2302)的顶端焊接于所述上定位板(2301)底面,所述粘结套筒(24)的上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上定位板(2301)底面,所述气动单向排气阀(2304)在所述粘结套筒(24)外侧及所述上筒(2302)内侧穿过并固定于所述上定位板(2301);在所述上定位板(2301)上位于所述粘结套筒(24)内侧位置包含至少一个上锚筋穿越过孔(2307)和至少一个排气孔(2306),当所述粘结套筒(24)内部注满粘结浆液后,采用密封塞(2305)以旋紧或胀压或挤压或粘结的方式封闭所述排气孔(2306);所述上筒(2302)是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柱形筒;所述可扩展舱(25)的上开口采用卡箍(2303)固定于所述上筒(2302)的外侧;所述下定位组件(27)包括下定位板(2701)和下筒(2702),所述下筒(2702)的底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下定位板(2701)的顶面,所述粘结套筒(24)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下定位板(2701)的顶面;所述下定位板(2701)上位于所述粘结套筒(24)内侧包含与所述上锚筋穿越过孔(2307)同数量且同轴的下锚筋穿越过孔(2705)和至少一个过流孔(2704);所述下筒(2702)是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的柱形筒;所述可扩展舱(25)的下开口采用卡箍(2703)固定于所述下筒(2702)的外侧;粘结套筒(24)设置1‑9根,所述粘结套筒(24)是与上定位板(2301)同轴的单一中空圆形管或矩形管,或是若干个与上锚筋穿越过孔(2307)数量相同且同轴的圆形管或矩形管,在下定位板(2701)上分别在所述粘结套筒(24)的位置预留有与所述粘结套筒(24)数量相同的下过流孔(2711),在所述上定位板(2301)上在所述粘结套筒(24)的位置预留有等截面或变截面的环形上灌浆孔(2311)及封堵所述环形上灌浆孔(2311)的环形密封塞(2312);在所述上定位组件(23)上,位于所述可扩展舱(25)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根注浆管(26),所述注浆管(26)位于所述可扩展舱(25)内的部分设有至少一个液动单向注浆阀(2602);所述注浆导向帽(28)设置有液动单向注浆阀(280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7934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逆作法钢管立柱桩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三角桩与矩形桩插扣成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