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管器自动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9339.1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7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法春;谢振强;方召君;孙石涛;郑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16L55/46 | 分类号: | F16L55/46;F16L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一种清管器自动接收装置,主要由清管器、主管、侧支管、收球筒以及常闭控制阀和常开控制阀等组成。其自动接收方法是将清管器前后的压差引入控制总成,并利用活塞和齿轮齿条机构将其转化为阀球的转动,使清管器能通过阀球的中空通道进入收球筒,通过扭矩杆,卡位开关和杠杆机构联动可实现清管器自动接收。本发明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无需额外动力,安全可靠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管器 自动 接收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清管器自动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主管(2)、侧支管(3)、收球筒(5)以及常闭控制阀(4)和常开控制阀(6),收球筒(5)安装在主管(2)末端,侧支管(3)安装在收球筒(5)上游的主管(2)的侧壁上,常开控制阀(6)安装在侧支管(3)上,常闭控制阀(4)安装在侧支管(3)和收球筒(5)之间的主管(2)上,侧支管(3)上游的主管(2)上布置有前引压孔(7)和后引压孔(8),二者间距为清管器(1)长度的1‑2倍,前引压孔(7)通过前引压管线(9)和常闭控制阀(4)及常开控制阀(6)相连通,后引压孔(8)通过后引压管线(9)和常闭控制阀(4)及常开控制阀(6)相连通,收球筒(5)为钢制空腔,其上有压力表(11);所述的常闭控制阀(4)主要包括常闭控制总成(20)和常闭执行总成(37),常闭执行总成(37)由阀杆(14)、密封胶圈(15)、支撑轴承(16)、阀球(17)、阀座(18)组成,阀杆(14)上布置有键槽(19),中部开有两个凹槽,其上有密封胶圈(15),阀杆(14)的下端与支撑轴承(16)相连,支撑轴承(16)下端固定在阀球(17)上,阀球(17)为表面光洁的不锈钢球体,中间开有直径和主管(2)直径相同的通孔,阀球(17)下端和另一支撑轴承(16)相连,阀球(17)被固定在阀座(18)中并且能保证良好的转动,阀座(18)上部和两端均做有法兰盘,阀座(18)上部和常闭控制总成(20)相连接,阀座(18)两端和主管(2)相连接;所述的常闭控制总成(20)由动力总成(21)、旋转总成(22)、卡位开关(23)和外壳(24)组成,其中,动力总成(21)和卡位开关(23)有两组,围绕旋转总成(22)对称布置,动力总成(21)主要包括气缸(25)、弹簧(26)、活塞(27)、活塞杆(28),弹簧(26)两端分别固定在气缸(25)底部和活塞(27)底部,活塞杆(28)一端固定在活塞(27)顶部,另一端做成齿条状,旋转总成(22)由齿轮(12)、平键(13)、扭矩杆(29)和阀杆(14)组成,齿轮(12)布置在常闭控制总成(20)中部,齿轮(12)的齿和活塞杆(28)的齿相啮合,齿轮(12)通过平键(13)和阀杆(14)相连接,气缸(25)的底部与前引压管线(9)相连通,气缸(25)的顶部与后引压管线(10)相连通;所述的扭矩杆(29)为表面光洁的圆柱体,位于齿轮(12)上方,且与阀杆(14)轴线垂直,扭矩杆(29)两端各有一个卡位开关(23),卡位开关(23)由基座(30)、弹簧(31)、开关销(32)组成,基座(30)为圆筒状,固定在外壳(24)内壁上,开关销(32)为圆筒形,外表面光洁,末端为斜面,开关销(32)和基座(30)通过弹簧(31)相连,开关销(32)正下方有顶杆(33),其为表面光洁的实心圆柱,顶杆(33)下端和杠杆(34)一端相连,杠杆(34)支点(35)固定在收球筒(5)上,杠杆(34)自由端在收球筒(5)内部,其上焊有一个方形铁片(3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793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防腐层的复合供水管
- 下一篇:管路同尺寸快速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