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救援中采集现场信息的基站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77583.4 | 申请日: | 2016-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730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余翔;彭帜;孟艳群;王诗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22 | 分类号: | H04W16/22;H04W24/06;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急救援中采集现场信息的基站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模型,该模型中有背负式基站和车载基站,模拟基站的节点生成场景文件和流量文件。两种类型的基站根据不同职能特点,生成不同的移动场景和流量文件。模拟车载基站的节点固定在初始位置,模拟背负式基站的节点移动方式是:以当前位置为圆心,在半径为r的圆内随机选择目的地,以随机速度向目的地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停留随机时间;当有数据信息需要发送时,背负式基站向距离自己最近的车载基站发送数据;需要发送数据的背负式基站以一定的CBR速率持续发送一段随机时间;车载基站接收到背负式基站发送的消息后,向背负式基站发送指挥中心反馈的消息。本发明提供的节点移动模型可以更真实地模拟出应急救援中采集现场信息的基站自组织网络的特殊场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救援 采集 现场 信息 基站 组织网络 节点 移动 模型 | ||
【主权项】:
1.一种应急救援中采集现场信息的基站自组织网络节点移动模型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模型中包括两种节点:车载基站节点和背负式基站节点;假设网络的仿真区域为X×Y的矩形区域,节点有效传输范围为R,且有Ri,Ti=Ti‑1+Tr+tm,其中,Tr均匀分布于(0,Pausetime),Pausetime是节点每次运行到目的地之后停留的最大时间,tm是从当前位置运动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即
步骤4:重复步骤1~3,直到Ti>T为止;将以上步骤获得的数据按照触发时间顺序链接成链表,该链表包含了节点在任一时刻的运动状态,即初始位置、目的位置、速度和开始时间;2)固定节点由于应急救援中道路损毁交通不便,车载基站节点运行至合适位置便会停止,充当背负式基站节点和指挥中心间信息传输的临时基站,故在仿真中,随机分布于仿真区域的固定节点只需生成初始位置即可;当单兵在灾区中采取到有效信息时,就需要发送数据给车载基站节点,车载基站节点收到单兵发来的消息后,会将其整合给外界指挥中心,再将指挥消息反馈给该单兵;由于应急场景中信息的传输没有规律性,故节点发送数据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是随机产生,且均匀分布于特定范围;21)背负式基站节点发送消息给车载基站节点设背负式基站节点S需要发送数据,M个车载基站节点的位置分别为(x1,y1)、(x2,y2)…(xM,yM);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背负式基站节点S需要发送数据给车载基站节点时,先获取自身位置(xs,ys)和M个车载基站节点的位置(x1,y1)、(x2,y2)…(xM,yM),并据此选取距离自己最近的车载基站节点,将其作为数据发送的目的节点,即车载基站节点D;步骤2:设置数据开始发送的时间tsend和数据发送持续时间tdur,其中,tdur随机分布于(0,tmax);步骤3:背负式基站节点发送数据的方式;设置本次数据发送的CBR速率和CBR的ID号,CBR的ID号是CBR会话的唯一标识,从0开始,每发生一次CBR会话,CBR的ID号就自动加一次;背负式基站 节点S发送tdur时间后关闭链路,等待一段时间内后再选择发送数据,模拟不定时发送现场信息情况;步骤5:数据发送完毕后,设置触发类型为“停止”,对应的触发时间为tstop,其中,tstop=tsend+tdur;步骤6:重复步骤1~5,直到仿真结束;将以上生成的数据按触发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并输出到流量文件;22)车载基站节点反馈消息给背负式基站节点步骤1:背负式基站节点在tstop时停止发送数据,车载基站节点D在tstop的一段随机时间后,开始反馈消息给背负式基站节点S;步骤2:设置反馈消息持续发送时间t'dur;步骤3:车载基站节点在t'stop时停止发送反馈消息,其中,t'stop=tstop+t'dur;将以上生成的数据按触发时间从小到大排序并输出到流量文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7758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