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地两栖科学考察船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1072.9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8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03 |
发明(设计)人: | 冯亮;董胜;肖巍;赵经纬;苑林;张伟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16 | 分类号: | B63B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智京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地两栖科学考察船,包括船体和甲板,所述船体为流线型船体,所述船体的前部加固有钢板,所述船体的吃水线部位设有合金钢板,所述甲板将船体分为上船层和下船层,所述下船层从前到后依次设有艏尖舱兼压载水舱、淡水舱、第二压载水舱、泵舱、机舱、第一压载水舱、舵机舱和艉尖舱,所述上船层从前到后依次设有前传动轴舱、路上驾驶舱、工作舱、储物舱、水上驾驶舱和后传动轴舱,所述船体内的艏尖舱兼压载水舱和第一压载水舱通过水泵连接,所述船体内的第一压载水舱和第二压载水舱通过水泵连接。本发明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可使其能够在极地地区多变的天气下出勤机会较多、速度快、容量大,母船上可多配置该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地 两栖 科学考察 | ||
【主权项】:
一种极地两栖科学考察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和甲板,所述船体(1)为流线型船体,所述船体(1)的前部加固有钢板,所述船体(1)的吃水线部位设有合金钢板(16),所述甲板将船体(1)分为上船层和下船层,所述下船层从前到后依次设有艏尖舱兼压载水舱(8)、淡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泵舱(4)、机舱(5)、第一压载水舱(6)、舵机舱(7)和艉尖舱(9),所述上船层从前到后依次设有前传动轴舱(14)、路上驾驶舱(10)、工作舱(11)、储物舱(12)、水上驾驶舱(13)和后传动轴舱(15),所述船体(1)内的艏尖舱兼压载水舱(8)和第一压载水舱(6)通过水泵连接,所述船体(1)内的第一压载水舱(6)和第二压载水舱(3)通过水泵连接,所述船体(1)的尾部设有螺旋桨,所述船体(1)的下端设有车轮收放装置,所述车轮收放装置包括主副车架和液压装置,所述主副车架包括外壳(26)、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23),所述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23)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23)的同侧一端通过第一横杆(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7)和第二连接杆(23)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横杆(19),所述第二横杆(19)和第一横杆(25)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27)远离第一横杆(25)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凹槽,所述第一U型凹槽内设有第一固定杆(18),所述第一固定杆(18)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一连接杆(2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8)远离第一转轴的一端安装在外壳(26)上,所述外壳(26)上设有两个弧形通孔,所述第一转轴贯穿弧形通孔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车轮(17),所述第二连接杆(23)远离第一横杆(25)的一端设有第二U型凹槽,所述第二U型凹槽内设有第二固定杆(21),所述第二固定杆(21)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二连接杆(2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1)远离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在外壳(26)上,所述第二转轴贯穿弧形通孔且第二转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车轮(20),所述第一横杆(25)上设有第一传动轴(24),所述第一传动轴(24)贯穿外壳(26)并连接动力装置,所述外壳(26)的内部设有第二传动轴(22),所述第二传动轴(22)和第一横杆(25)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轴(24)、第二传动轴(22)、第二横杆(19)和第二转轴上均设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24)、第二传动轴(22)和第二转轴通过齿轮传递动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31072.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水区用的钻井装置
- 下一篇:可改变换挡级距的自行车变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