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的阵列式高速摄像系统的像差修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7527.0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1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姚学锋;王申;刘伟;杨恒;柯玉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的阵列式高速摄像系统的像差修正方法,属于实验固体力学动态测试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的数字式阵列高速摄像系统包括阵列光源系统、阵列CCD相机系统、时序同步延迟控制单元、光学成像单元及低速落锤冲击加载单元等。本发明针对数字阵列式高速摄像系统固有的像差问题,基于数字图像相关处理的基本方法,对多种误差因素耦合下的数字图像像差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对不同位置CCD相机采集的图像像差的迭代修正,解决了由各个相机对焦、位置差异等因素引起的像差,从而使实验结果更为精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阵列 高速 摄像 系统 修正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技术的阵列式高速摄像系统的像差修正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数字式阵列高速摄像系统包括:m×n阵列光源系统(1)、第一成像透镜(2)、第二成像透镜(3)、时序同步延迟控制系统(4)、m×n阵列CCD相机系统(5)、交换机(6)和计算机(7),其中m≥2,n≥2;由m×n阵列光源系统(1)发出的光经第一成像透镜(2)折射变为平行光,穿过试件(10)后再经过第二成像透镜(3)汇聚,最终由m×n阵列CCD相机系统(5)接收成像,通过交换机(6)将采集的图像传输至计算机(7);本系统的时序控制由时序同步延迟控制系统(4)完成,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m×n阵列CCD相机系统不同位置CCD相机进行编号,第1行,第1列的CCD相机编号为0,0号相机未加载状态下采集的图像是基准图像;之后按照逐行顺序编号将所有相机编为1‑j,其中j=m×n‑1;2)未加载时利用m×n阵列CCD相机系统拍摄一组初始散斑图像,以尾号1编号,即0‑1,1‑1,2‑1,……,j‑1,共计m×n幅初始图像,加载时保持光学系统不变,利用每个CCD相机再拍摄一组不同时刻散斑图像,以尾号2编号,即0‑2,1‑2,2‑2,……,j‑2,共计m×n幅实验图像,尾号前边数字代表相机编号;3)通过二维数字相关运算计算0‑1与1‑1号图像初始散斑图像的相关位移场U0;4)运用傅里叶变换的相移方法,对1号相机的实验前后的图像1‑1及1‑2进行逐点的亚像素平移,得到1次修正后的图像1‑1‑1及1‑2‑1,通过多次的相移算法,即通过调整图像的频域特征实现亚像素平移,实现整个区域的亚像素平移,f,f′表示修正前后的图像矩阵,则:f′=F‑1[F(f)·e2πi(v′+u′)·e‑2i]其中F,F‑1表示傅里叶变换与逆变换,v′,u′则表示U1中的竖直及水平两个方向的位移场的对称变换,i为复数符号;5)通过二维数字相关运算计算修正后的1‑1‑1号图像与0‑1号图像的相关位移场U1,如果位移场U1中的最大位移值U1(max)与最小位移值U1(min)的差值远小于实验的理论位移场U,即:U1(max)‑U1(min)<<U则1号相机与0号相机的像差基本已消除,如果不满足U1(max)‑U1(min)<<U,则以U1代替U0重复3)、4)、5)步骤进行迭代修正,如此重复直到满足Uk(max)‑Uk(min)<<U,k代表迭代修正次数,取值为k=0,1,2,···,则1号相机采集的实验前后的散斑图像经过修正最终变为散斑图1‑1‑k及1‑2‑k;6)对2‑j号相机加载前后的图像重复3)、4)、5)步骤进行迭代修正,从而消除1‑j号相机采集的图像与0号相机采集的图像的像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3752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