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凝胶的Pb2+微流控检测芯片及水样中Pb2+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1704.8 | 申请日: | 2016-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3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林硕;褚良银;汪伟;谢锐;巨晓洁;刘壮;余海溶;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郭萍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智能凝胶的Pb2+微流控检测芯片,包括基板、凝胶片、检测毛细管、支撑毛细管、进样头、出样头和支撑杆,所述凝胶片的材料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苯并‑18‑冠6,凝胶片垂直于检测毛细管的轴线设置在检测毛细管中,该凝胶片能选择性地络合Pb2+并发生体积溶胀;所述检测毛细管固定在基板上,进样头、出样头分别固定在检测毛细管两端的基板上并与检测毛细管连通,支撑毛细管位于出样头一侧且与检测毛细管同轴线固定在基板上,支撑杆穿过支撑毛细管的内孔插入检测毛细管中,它的一端与凝胶片接触,另一端固定在基板上。本发明还提供了水样中Pb2+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降低水样中Pb2+的检测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凝胶 pb sup 微流控 检测 芯片 水样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智能凝胶的Pb2+微流控检测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凝胶片(2)、检测毛细管(3)、支撑毛细管(4)、进样头(5)、出样头(6)和支撑杆(7),所述检测毛细管(3)为玻璃圆管,所述凝胶片(2)的材料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苯并‑18‑冠6,凝胶片垂直于检测毛细管的轴线设置在检测毛细管(3)中,当温度低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苯并‑18‑冠6的体积相转变温度时,凝胶片(2)将检测毛细管的内孔分隔为两个区间;当温度高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苯并‑18‑冠6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时,凝胶片(2)收缩,在检测毛细管中形成过流通道,此时当含Pb2+的水样流经检测毛细管的内孔时,凝胶片(2)会选择性地络合Pb2+并发生体积溶胀,造成检测毛细管(3)的过流通道减小;所述支撑毛细管(4)为圆管且内径小于检测毛细管(3)的内径,所述支撑杆(7)为圆杆,支撑杆的外径与支撑毛细管的内径匹配;所述检测毛细管(3)固定在基板(1)上,所述进样头(5)、出样头(6)分别固定在检测毛细管(3)两端的基板(1)上并与检测毛细管连通,所述支撑毛细管(4)位于出样头(6)一侧且与检测毛细管(3)同轴线固定在基板上,所述支撑杆(7)穿过支撑毛细管的内孔插入检测毛细管中,它的一端与凝胶片接触,另一端固定在基板上;检测毛细管中凝胶片的设置方法为:①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并‑18‑冠6为单体,以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将所述单体、引发剂、交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形成凝胶前驱液,凝胶前驱液中,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浓度为0.5~1.5mol/L,苯并‑18‑冠‑6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5):20,引发剂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10~100),交联剂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1:(20~100);②将凝胶前驱液注入检测毛细管中,然后用带透光缝的遮光板覆盖检测毛细管,所述透光缝与检测毛细管的轴线垂直,在5~25℃用紫外光穿过透光缝照射检测毛细管并旋转检测毛细管,引发透光缝处的检测毛细管中的凝胶前驱液发生交联反应,在检测毛细管中形成凝胶片,再用去离子水洗去检测毛细管中的凝胶前驱液,即完成检测毛细管中凝胶片的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1704.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