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轴联动超声调制微细电解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66041.6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1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伟;杨大师;孙继欣;邓正泉;顾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5/08 | 分类号: | B23H5/08;B23H5/10;B23H5/14;B23H7/14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多轴联动超声调制微细电解加工系统,包括超声振动系统、超声同步系统、电解加工供电系统、多轴机床控制系统、工作液循环系统、加工定位与间隙检测系统、在线参数观测与控制系统。通过在变幅杆节点处增设横纵向激励装置,机床可加工出复杂三维曲面或异型孔槽;机床工作台为多轴联动控制进给机构,实现工作台多维空间的微细进给移动,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通过在机床进给机构上增设编码器与微位移传感器,有利于加工间隙的控制以及工件精确的定位进给移动;加工过程参数变化可实时在线观测,通过控制工作液配送装置完成所需工作液的配置与输送,通过控制电磁阀开关与多轴机床控制系统,实现加工区碰撞或短路时对工件与工具电极的保护。 | ||
搜索关键词: | 联动 超声 调制 微细 电解 加工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多轴联动超声调制微细电解加工系统,其特征是,包括超声振动系统、超声同步系统、电解加工供电系统、多轴机床控制系统、工作液循环系统、加工定位与间隙检测系统、在线参数观测与控制系统;所述超声振动系统包括超声电源(10)、超声波发生器(9)、超声调节电路(11)、横纵向激励装置(26)、换能器(28)、变幅杆(27)、工具电极(21);所述超声同步系统中设有振动测量片(22);所述电解加工供电系统包括限流电阻(12)、脉冲电源(3)、电磁阀开关(4)、同步斩波器(8)、电流传感器(13);所述多轴机床控制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组(6)、伺服电机组(7)、Y轴进给机构(15)、X轴进给机构(16)、Z轴进给机构(17)、C向旋转机构(18)、A向旋转机构(19);所述工作液循环系统包括工作液槽(35)、工作液配送装置(36)、温度传感器(37)、电导率传感器(38);所述加工定位与间隙检测系统包括X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3)、Y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4)、Z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5)、A向旋转编码器(29)、C向旋转编码器(30)、Z轴向位移传感器(31)、X轴向位移传感器(32)、Y轴向位移传感器(33);所述在线参数观测与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计算机(1)以及与控制计算机(1)连接的输出功放电路(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数据采集卡(34);所述超声振动系统中,工具电极(21)装于变幅杆(27)底端,横纵向激励装置(26)装于变幅杆(27)振动节点处,并与超声调节电路(11)的一端连接;所述超声电源(10)连接换能器(28),换能器亦与变幅杆(27)连接,换能器转换超声电源(10)产生的超声交变信号,经过变幅杆(27)放大,使工 具电极(21)产生Z轴向超声频机械振动,并作用于工件(20);超声波发生器(9)与超声调节电路(11)的另一端连接,产生两种超声波电信号,经过横纵向激励装置(26)转换放大后,使工具电极(21)在X轴向和Y轴向发生超声频机械振动,并作用于工件(20);所述C向旋转机构(18)内设有工作液,工件置于C向旋转机构(18)的加工区内;所述超声同步系统中,振动测量片(22)装于变幅杆(27)底端,Z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5)与同步斩波器连接,并对振动测量片实时测量,将其转换为所述工具电极(21)振动的幅值、频率、相位的电信号,输送给所述同步斩波器(8);所述电解加工供电系统中,限流电阻(12)、脉冲电源(3)、电磁阀开关(4)、同步斩波器(8)、电流传感器(13)串联在一起,该电路两端分别连接变幅杆(27)与工件(20);所述电流传感器(13)通过数据采集卡(34)连接到控制计算机(1),用于实时记录电解加工供电系统的电流情况,所述电磁阀开关(4)处于常闭状态,其还连接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5);所述多轴机床控制系统中,A向旋转机构(19)设置于C向旋转机构(18)内,C向旋转机构(18)装于Z轴进给机构(17)正上方,Z轴进给机构(17)固定于X轴进给机构(16)内,作升降运动,X轴进给机构(16)基于下方的Y轴进给机构(15)移动,Y轴进给机构(15)设置于该加工系统的底座(14)上方;所述可编程控制器(5)与伺服驱动器组(6)输入端连接,与伺服驱动器组(6)输出端连接的是五个分别驱动Y轴进给机构(15)、X轴进给机构(16)、Z轴进给机构(17)、C向旋转机构(18)、A向旋转机构(19)加工进给移动或转动的伺服电机组(7),伺服驱动器组(6)驱动伺服电机组(7)进行机构的轴向或者旋转微细进给运动;所述工作液循环系统中,温度传感器(37)与电导率传感器(38)的探测头置于C向进给机构(18)的工作液中,工作液配送装置(36)下端连接到其下方的工作液槽(35),另一端为两个输送管道,分别通向C向进给机构(18)的加工区与工作液底端,所述工作液配送装置(36)还与可编程控制器(5)连接;所述加工定位与间隙检测系统中,X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3)、Y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4)、Z轴向激光微位移传感器(25)分别与数据采集卡(34)连接,将工具电极的位置信号经数据采集卡(34)传输给控制计算机(1);所述A向旋转编码器(29)、C向旋转编码器(30)、Z轴向位移传感器(31)、X轴向位移传感器(32)、Y轴向位移传感器(33)分别通过数据采集卡(34)连接到控制计算机(1);所述在线参数观测与控制系统中,输出功放电路(2)分别与超声振动系统中超声电源(10)、超声波发生器(9)以及所述电解加工供电系统中的脉冲电源(3)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卡(34)连接有电压传感器(39),电压传感器(39)分别连接加工区工件(20)与工具电极(21),用于测量加工区的极间电压;所述数据采集卡(34)与电流传感器(13)、工作液配送装置(36)以及所述加工定位与间隙检测系统连接,控制计算机(1)读取数据采集卡(34)显示工件(20)加工的实时参数数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96604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