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差调节型气动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0402.7 | 申请日: | 2015-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1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梅;安刚;尹飞;宋力;蒋春祥;王素红;朱文亮;刘婷;顾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宏翔东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港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压差调节型气动控制机构,包括放气管、旋转轴、旋转板、调节杆、控制腔、弹簧、移动体、第一控制管,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第一控制管的一端穿过控制腔的下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之间的腔体相连通,第一控制管的另一端与发动机、压气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第二控制管的一端穿过控制腔的上壁面后与第一移动体上方腔体相连通,第二控制管的另一端与涡轮、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放气量较大;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放气量较小。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气动 控制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压差调节型气动控制机构,包括进气管(1)、空滤(2)、压气机(3)、发动机(4)、排气管(5)、涡轮(6)、消音器(7),发动机(4)的进气口与进气管(1)的出气口相连接,排气管(5)的进出气口与发动机(4)的出气口相连接,空滤(2)、压气机(3)依次连接在进气管(1)上,涡轮(6)、消音器(7)依次连接在排气管(5)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气管(8)、旋转轴(9)、旋转板(10)、调节杆(11)、控制腔(12)、第一弹簧(13)、第一移动体(14)、第二移动体(15)、第三移动体(16)、第二弹簧(17)、第三弹簧(18)、第一控制管(19)、第二控制管(20),放气管(8)的两端分别与涡轮(6)前后的排气管(5)相连通,旋转轴(9)镶嵌在放气管(8)上,旋转板(10)布置在放气管(8)内且一端与旋转轴(9)固结在一起,放气管(8)内部腔体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移动体(14)、第二移动体(15)、第三移动体(16)均布置在控制腔(12)内,第二移动体(15)、第三移动体(16)布置在第一移动体(14)的下方,第一移动体(14)的底端带有斜坡结构,第二移动体(15)、第三移动体(16)的顶端带有斜坡结构,第一移动体(14)、第二移动体(15)、第三移动体(16)的斜坡结构密封接触且相互配合,调节杆(11)的一端与旋转板(10)的另一端铰接在一起,调节杆(11)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下壁面后与第一移动体(14)的下壁面铰接在一起,第一移动体(14)的上壁面通过第一弹簧(13)与控制腔(12)的上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二移动体(15)的右壁面通过第二弹簧(17)与控制腔(12)的右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三移动体(16)的左壁面通过第三弹簧(18)与控制腔(12)的左壁面连接在一起,第一控制管(19)的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下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15)、第三移动体(16)之间的腔体相连通,第一控制管(19)的另一端与发动机(4)、压气机(3)之间的进气管(1)相连通,第二控制管(20)的一端穿过控制腔(12)的上壁面后与第一移动体(14)上方腔体相连通,第二控制管(20)的另一端与涡轮(6)、消音器(7)之间的排气管(5)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宏翔东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宏翔东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73040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增程发电机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箱控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