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工程中围岩及加固区渗流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1257.0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8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铮;高翔;肖军;骆耀文;陈昆萍;李自强;周霜林;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铮;肖军;陈昆萍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中围岩及加固区渗流试验系统,包括加固区模型箱、围岩区模型箱、移动式循环水箱装置和水压力测试系统;所述加固区模型箱设置在围岩区模型箱上部,加固区模型箱、围岩区模型箱侧壁竖向分布有水压测量孔并安置测压软管;所述移动式循环水箱装置包括上水箱和下水箱,下水箱通过水泵向上水箱补给,上水箱通过渗流出水孔为加固区模型箱、围岩区模型箱提供作用水头;所述水压力测试系统包括透水石和刻度板,透水石预埋于加固区模型箱和围岩区模型箱中并通过测压软管与水银U型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以达西定律为基础,可测试岩土体、非土质体等多种材料的渗透系数,适用范围更广,试验结果精准。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工程 围岩 加固 渗流 试验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隧道工程中围岩及加固区渗流试验系统,包括加固区模型箱(1)、围岩区模型箱(2)、移动式循环水箱装置(3)和水压力测试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区模型箱(1)上设有第一顶板(17)和第一底板(18),第一顶板(17)和第一底板(18)均设有35mm外边缘,外边缘上均布12个螺栓孔(16),第一顶板(17)、第一底板(18)与围岩区模型箱(2)通过螺栓(20)连接;所述加固区模型箱(1)的侧壁中部竖向均匀分布有4个第一水压测量孔(5a)并安置测压软管(6),测压软管(6)置于加固区模型箱(1)内部的一端连接有透水石(19),测压软管(6)的另一侧与水银U型管(8)相连;所述加固区模型箱(1)的侧壁上方设有第一溢流孔(21),加固区模型箱(1)的侧壁下方设有第一进水孔(22);所述围岩区模型箱(2)分为上部箱体(2a)和下部箱体(2b),上部箱体(2a)具有第二顶板(28)和第二底板(27),第二顶板(28)和第二底板(27)均设有35mm外边缘,外边缘上均布12个螺栓孔(16),下部箱体(2b)具有第三顶板(26)和第三底板(25),第三顶板(26)也设有35mm外边缘,外边缘上均布12个螺栓孔(16),上部箱体(2a)和下部箱体(2b)通过螺栓(20)连接;所述上部箱体(2a)的侧壁中部竖向等间距设置3个第二水压测量孔(5b),下部箱体(2b)的侧壁中部竖向等间距设置3个第三水压测量孔(5c),第二水压测量孔(5b)和第三水压测量孔(5c)处均安装有测压软管(6),测压软管(6)一端与围岩区模型箱(2)内的透水石(19)连接,另一端与水银U型管(8)相连,围岩区模型箱(2)的侧壁设有用于对试验对象进行开启或封堵的第二溢流孔(23)和第二进水孔(24);所述移动式循环水箱装置(3)包括上水箱(3a)和下水箱(3b),上水箱(3a)内部1/4边长处设有高300mm的隔板(9),将上水箱(3a)分为溢流区和储水区,储水区底部设有第三进水孔(12)和渗流出水孔(11),溢水区底部设有用于循环水箱回流的第三溢流孔(10),下水箱(3b)通过水泵(29)向上水箱(2a)补给,上水箱(2a)通过渗流出水孔(11)为加固区模型箱(1)、围岩区模型箱(2)提供作用水头;所述水压力测试系统(4)包括透水石(19)、测压软管(6)、水银U型管(8)及刻度板(7),透水石(19)预埋于加固区模型箱(1)和围岩区模型箱(2)中并通过测压软管(6)与水银U型管(8)相连,刻度板(7)设置在水压力测试系统(4)的侧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铮;肖军;陈昆萍,未经李铮;肖军;陈昆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61125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水系数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紫荆泽兰制备活性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