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83743.1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9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戴文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文育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3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和支腿,分离器主体设置在支腿上部,在分离器主体上部设置有出气部,在分离器主体侧部设置有进油部,在分离器主体下部设置有出油部,在分离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进油部包括进油管,进油管包括内螺纹管、进油堵板和螺旋扩散管,在螺旋扩散管内部设置有初效分离杆,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上伞帽、中伞帽和下伞帽,在下伞帽下部设置有若干根高效分离杆和控制盒,高效分离杆的前部设置在引流槽下方,高效分离杆的尾部向内倾斜呈收敛状深入到控制盒内并由控制盒为高效分离杆提供旋转动力。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将油滴内包裹着直径1um以下的气泡进行破碎分离,提高油滴内气体的分离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器 | ||
【主权项】:
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主体和支腿(2),分离器主体设置在支腿(2)上部,其特征于:在分离器主体上部设置有出气部,在分离器主体侧部设置有进油部,在分离器主体下部设置有出油部,在分离器主体内部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器主体包括筒体(1‑1)、上封头(1‑2)和下封头(1‑3),上封头(1‑2)和下封头(1‑3)分别设置在筒体(1‑1)的上部和下部并与筒体(1‑1)密封连接;所述进油部包括进油管、进油法兰(4‑2)和进油支撑(4‑3),进油法兰(4‑2)固定在进油管前端,进油管末端深入到分离装置内,进油支撑(4‑3)固定在筒体(1‑1)外侧和进油管管壁之间;所述进油管包括内螺纹管(4‑1‑1)、进油堵板(4‑1‑2)和螺旋扩散管(4‑1‑3),进油堵板(4‑1‑2)设置在内螺纹管(4‑1‑1)末端,螺旋扩散管(4‑1‑3)设置在内螺纹管(4‑1‑1)后部下侧,在螺旋扩散管(4‑1‑3)内部设置有初效分离杆,所述初效分离包括微电机马达(4‑4‑1)、转轴(4‑4‑2)和至少两组浆叶(4‑4‑3),微电机马达(4‑4‑1)设置在螺旋扩散管(4‑1‑3)外侧,微电机马达(4‑4‑1)的输出轴与转轴(4‑4‑2)相连接,两组浆叶(4‑4‑3)上下设置在转轴(4‑4‑2)上;所述每组浆叶均由至少三个耳板和叶片组成,三个耳板环形固定在转轴(4‑4‑2)上,叶片铰接在耳板下;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上伞帽(6‑1)、中伞帽(6‑2)和下伞帽(6‑3),上伞帽(6‑1)和中伞帽(6‑2)通过连接支撑杆(6‑4)进行连接,中伞帽(6‑2)和下伞帽(6‑3)之间留有供进油管插入的间隙,在中伞帽(6‑2)和下伞帽(6‑3)的下部边缘设置有固定支架(6‑5),固定支架(6‑5)固定在筒体(1‑1)内壁上,在下伞帽(6‑3)的上表面设置有发散状引流槽,在下伞帽(6‑3)下部设置有若干根高效分离杆和控制盒(6‑7),高效分离杆的前部设置在引流槽下方,高效分离杆的尾部向内倾斜呈收敛状深入到控制盒(6‑7)内并由控制盒为高效分离杆提供旋转动力,在筒体内且位于高效分离杆的外侧设置有挡液板(6‑8),挡液板(6‑8)下部设置有集油管(6‑9);所述高效分离杆包括分离杆杆身(6‑6‑1),在分离杆杆身(6‑6‑1)上间隔设置有至少四组甩液片(6‑6‑2),每组甩液片(6‑6‑2)均由至少三个耳板和叶片组成,三个耳板环形固定在分离杆杆身(6‑6‑1)上,叶片铰接在耳板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文育,未经戴文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38374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钻具控制装置
- 下一篇:自锁式固井密封胶塞和碰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