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3D打印模具制备的即吸即测液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5457.0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1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吕苗;李一帆;林北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3D打印模具制备的即吸即测液体检测装置,涉及化学分析技术和环境水体检测领域。该装置包括反应腔、对比腔、显色剂腔、样品吸入管、滤膜、导流管。通过手指按压和放松样品腔硅橡胶制成的上盖板,待测样品通过样品吸入管分别进入反应腔和对比腔,同时显色剂通过导流管被吸入反应腔中。经过一段特定的反应时间,反应腔中的待测样品与显色剂发生显色反应;而对比腔中的样品颜色不发生变化。使用手机摄像头拍摄反应腔和对比腔的图像,再使用定制的APP色彩/灰度分析功能得到反应腔和对比腔色差的量化数据,并根据预先实验得到的浓度/色差标定曲线,由此APP软件分析计算输出待测样品中特定污染物的浓度。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腔 待测样品 显色剂 液体检测装置 色差 模具制备 导流管 吸入管 打印 硅橡胶 化学分析技术 环境水体检测 手机摄像头 标定曲线 分析计算 灰度分析 量化数据 手指按压 显色反应 样品颜色 上盖板 样品腔 再使用 滤膜 吸入 污染物 图像 输出 放松 拍摄 | ||
【主权项】:
一种使用3D打印模具制备的即吸即测液体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相向放置并拼合为一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设置有反应腔、对比腔、显色剂腔、样品吸入管、滤膜和导流管;所述样品吸入管的一端与待测样品连接,另一端通过滤膜与所述反应腔和对比腔连通;所述显色剂腔通过所述导流管与反应腔连通;所述上盖板为弹性材料制作,按压上盖板再松开时,所述样品被吸入反应腔和对比腔中,显色剂被吸入反应腔中与样品混合;使用手机拍摄反应腔和对比腔的图像,通过定制的APP来确定待测样品的浓度;该APP存储有事先测得的“灰度‑浓度”标准曲线数据;将手机拍摄的反应腔和对比腔的图像导入APP中,即可读取图片的RGB值;根据![]()
即可将RGB值转化为灰度值;由于灰度和浓度成一定的线性关系:Gr=a*C+b,其中Gr表示灰度,C表示浓度;因此,假设反应腔待测样品读取的灰度值为Gr1,对比腔待测样品读取的灰度值为Gr2;将其代入“灰度‑浓度”标准曲线,则可得到反应腔待测样品浓度C1,对比腔待测样品浓度C2;反应腔中修正的浓度C1'的推导过程为: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在较稀溶液中,对同一试剂,在光程相同的情况下,吸光度A和浓度C有一定的线性关系:A=kC假设初始光强I0,透过反应腔的光强为I1,透过对比腔的光强为I2,则有:![]()
![]()
如果以对比腔为参考,则有校正后的反应腔待测物吸光度为:![]()
再根据A=kC可得到C1'=C1‑C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1545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气瓶内表面内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定CO2气体碳同位素值δ13C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