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22582.3 申请日: 2015-12-14
公开(公告)号: CN105573116B 公开(公告)日: 2019-07-26
发明(设计)人: 夏元清;许英伟;蒲钒;付梦印;李春明;邓志红;任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5B13/04 分类号: G05B13/04
代理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代理人: 仇蕾安;高燕燕
地址: 10008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主动悬挂系统受自抗扰控制器的控制下,使坦克各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车体质心加速度等性能指标都符合指标要求。进而提高了驾驶员对坦克车辆的动力性、高度发挥车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使主战坦克在战场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控制 坦克 底盘 主动 悬挂 系统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建立路面随机不平度时域模型:其中,Zr(t)为随机路面不平度幅值;f0为下限截止空间频率,取f0=0.1Hz;v为坦克行驶速度;G0为路面不平度系数,单位为m2/m‑1,不同等级的路面,不平度系数各不相同,这里选取D级路面,G0=1024×10‑6m2/m‑1;w(t)为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步骤二、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建立坦克底盘振动模型:其中,mb为二分之一车体悬置质量;z为车身质心位移;I为车体转动惯量;为车身角位移;mwi为负重轮质量,i=1,…,6;zwi为负重轮位移;csi为悬挂阻尼系数;ksi为悬挂弹簧刚度;kti为轮胎等效刚度;li为第i个负重轮中心到车体中心的横向距离,ui为控制量;步骤三、选取状态变量,并基于步骤一和步骤二建立的模型,建立坦克底盘主动悬挂系统的状态方程;并且,根据坦克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定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在所述坦克底盘振动模型中选取以下参数作为状态变量:并令状态变量[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5 x16]T分别对应上述选取的各参数;即:x1=z,x5=zw1x7=zw2x9=zw3x11=zw4x13=zw5x15=zw6根据上述选取的状态变量,基于公式(1)和公式(2),建立状态方程:其中ks=ksi为悬挂弹簧刚度,cs=csi为悬挂阻尼系数,mw为负重轮质量,xr1~xr6分别对应为zr1~zr6;并且,根据坦克悬挂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选定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步骤四、以坦克上的每个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作为控制输出,其中,所述每个负重轮上方车体垂直振动位移为:其中,z为车身质心位移;为车身角位移,li为第i个负重轮中心到车体中心的横向距离,ρi表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根据步骤三中获取的状态变量以及选定的状态方程的输出变量,代入中,获得x1‑lix3,且令ζ2i‑1=x1‑lix3;其中,x1、x3分别为z和对应的状态变量;ζ2i‑1均表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将x1‑lix3=ζ2i‑1代入步骤三中建立的状态方程进行变形,并令获得积分串联型模型;所述的积分串联型模型的形式为其中,D为步骤三中选取的状态变量的个数;d为坦克负重轮个数;ζ2i为第i+1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ζ2i‑1为第i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表达式P(x1,x2...xD)代表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总和,称为总和扰动;表达式T(u1,u2...ud)代表虚拟控制量,x1,x2,...,xD分别代表各状态变量;u1,u2...ud分别代表对应的负重轮上方的实际控制量;步骤四包括如下具体步骤:由于步骤三中令x1=z,所以根据公式(3),进行变换,获得积分串联型模型:其中,ζ1、ζ3、ζ5、ζ7、ζ9和ζ11分别代表六个负重轮上方车体的垂直振动位移;表达式P(x1,x2...x16)代表系统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的总和,称为总和扰动;表达式T(u1,u2...u6)代表虚拟控制量;式中,P1~P6及T1~T6均为线性组合: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将公式转换成其原因在于:由于公式(3)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故:设一典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如公式(6)所示:该系统是v输入‑v输出系统,控制量的放大系数bij是状态变量和时间的函数假定矩阵可逆,系统控制量之外的模型部分记为“动态耦合”部分,而部分记为“静态耦合”部分;记η=[η1 η2…ηv]T,f=[f1 f2…fv],u=[u1 u2…uv]T,并引入“虚拟控制量”则系统方程变为:则在这个系统中的任意通道I的输入输出关系为即第i通道上的输入为UI,而其输出为yI=ηI,形成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这样每一个通道的虚拟控制量UI与被控输出yI之间是单输入‑单输出的关系,即第I通道的被控输出yI和虚拟控制量UI之间已被完全解耦了,而则是作用于第I通道上“总和扰动”,因此只要有被控量yI的目标值且yI能被测量,那么在UI和yI之间嵌入一个自抗扰控制器就能够对yI进行控制;综上:对于任意的v输入‑v输出的系统,在控制向量U和输出向量y之间并行地嵌入v个自抗扰控制器就能实现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实际的控制量u=[u1 u2…uv]就能由虚拟控制量U=[U1 U2…Uv]通过公式决定;步骤五、利用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仿真,对步骤四中获得的积分串联型模型进行自抗扰控制;在调节自抗扰控制器的观测器带宽和控制器带宽过程中,比较扰动估计值对各负重轮上方的总和扰动的跟踪情况,当达到理想的振动效果状态时,获取该状态下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步骤六、根据步骤四中获得的表达式T(u1,u2...ud)以及仿真结果获得的虚拟控制量的实际值,反解算得到控制量u1,u2,…,ud的值;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采用控制量u1,u2,…,ud,对主动悬挂系统进行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2258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