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因素的提高海上油田层间动用率的水井调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67379.0 | 申请日: | 2015-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彭道贵;田同辉;姜书荣;刘敏;翟亮;刘利;赵红霞;唐晓红;张巧莹;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提高海上油田层间动用率的水井调配方法,包括:步骤1,从静态参数出发,求得层间地层系数因素百分比;步骤2,统计计算得到各油井产出剖面中各层的含水率大小;步骤3,按照各层含水率大小以反比例关系修正层间配水比例;步骤4,求取层间饱和度影响修正系数和层间综合调配系数;步骤5,利用层间综合调配系数求得分层分液量大小;步骤6,按照油水井间平均饱和度大小以正比例关系将分层液量劈分到对应水井;步骤7,确定水井分层合理配注水量和水井全井配注水量。该基于多因素的提高海上油田层间动用率的水井调配方法实现了油井含水下降,产油上升的良好效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层间 水井 调配 海上油田 含水率 注水量 饱和度 油井产出剖面 饱和度影响 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地层系数 分层分液 静态参数 水井分层 统计计算 修正系数 油井含水 分层液 修正层 油水井 产油 配水 全井 | ||
【主权项】:
1.基于多因素的提高海上油田层间动用率的水井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多因素的提高海上油田层间动用率的水井调配方法包括:步骤1,从静态参数出发,求得层间地层系数因素百分比;步骤2,统计计算得到各油井产出剖面中各层的含水率大小;步骤3,按照各层含水率大小以反比例关系修正层间配水比例;步骤4,求取层间饱和度影响修正系数和层间综合调配系数;步骤5,利用层间综合调配系数求得分层分液量大小;步骤6,按照油水井间平均饱和度大小以正比例关系将分层液量劈分到对应水井;步骤7,确定水井分层合理配注水量和水井全井配注水量;在步骤1中,从注采井组中油井静态地质参数出发,计算各油井在纵向各层的地层系数Kh,计算各层地层系数因素百分比Ai公式为:
其中,Ki——第i层地层有效渗透率大小,md;hi——第i层地层有效厚度大小,m;i=1~n油井生产层数,n为正整数;在步骤2中,以数值模拟运算结果为基础,统计计算得到各油井产出剖面中各层的含水率大小;在步骤3中,确定含水率影响因素下层间修正系数Bi,按照各层含水率大小以反比例关系修正层间配注水比例,在各层含水率为fw1,fw2,fw3…fwn时,则含水率影响层间修正系数Bi公式为:
其中,fwi——第i层含水率大小;i=1~n油井生产层数,n为正整数;在步骤4中,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拟合结果,量化油水井间各层剩余油多少,按照油水井连线方向绘制出水驱控制面积,在此范围内计算出油水井连线方向平均含油饱和度大小,并求得各层饱和度影响修正系数Ci,按照饱和度大小成正比例系数关系修正层间配注水量:![]()
—油井生产层油水井连线方向平均含油饱和度大小;i=1~n油井生产层数,n为正整数;层间综合调配系数Di为层间地层系数因素百分比Ai、含水率影响层间修正系数Bi、饱和度影响修正系数Ci三个系数之乘积:Di=Ai×Bi×Cii=1~n油井生产层数,n为正整数;在步骤5中,根据单井合理产液量计算结果,利用层间综合调配系数Di求得分层分液量大小QLi:OLi=QL×DiQL—单井全井总合理产液量;在步骤6中,在分层分液量结果基础上,按照油井为中心的原则,以实际油井对应水井,求得油水井间平均饱和度,以饱和度正比例关系将分层液量劈分到对应水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6737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卫生巾的含棉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的搁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