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高读写距离的RFID系统、读写方法及能量分配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9247.5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0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刚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后向散射通信系统领域中的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其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RFID读写距离的RFID读写系统和读写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被动式RFID系统读写距离短的问题。本发明中的RFID读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读写器向标签发送导频信号;b.标签后向散射导频信号;c.读写器接收标签后向散射的导频信号;d.读写器估计后向散射信道;e.读写器向标签发送能量波束成形信号;f.标签收集射频信号能量;g.读写器发送未调制载波信号;h.标签利用收集的能量,通过后向散射调制,回传信息给读写器。本发明在不增加发送端能耗、不增加标签复杂度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RFID读写器的读写范围,能有效解决制约RFID系统读写距离短的严重缺陷,适用于实现远距离RFID读写。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读写 距离 rfid 系统 方法 能量 分配 优化 | ||
【主权项】:
1.可提高读写距离的RFID读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读写器和K个配置单天线的RFID标签;所述RFID读写器配置有(M+1)根天线,所述M≥1且为正整数,K≥1且为正整数;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主控模块,用于控制读写器和标签的通信过程、信号的编解码、信号检测、执行防碰撞算法、以及与应用软件进行通信;存储单元模块,用于存储控制指令信息、从标签读取的各种信息;应用接口模块,用于与主机系统的连接;电源及时钟模块,用于给读写器各模块提供电能和时钟;导频生成模块,生成用于估计后向散射信道的导频信息;信道估计模块,利用接收的标签后向散射导频信号,估计后向散射信道;波束成形模块,利用估计的后向散射信道,产生波束成形信号;基带选择模块,根据读写器的不同工作模式,选择不同的基带信号流;射频接口模块,对应于每根读写器的天线配备一个发射前端和一个接收前端;天线收发选择模块,根据读写器的不同工作模式,选择将每根读写器的天线连接至其射频发射前端或射频接收前端;天线模块,根据读写器的不同工作模式,用于通过辐射电磁场向标签发送信号,或将接收的电磁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所述读写器的工作模式包括信道估计模式、能量波束成形模式和后向散射通信模式:在信道估计模式下,天线收发选择模块选择任意一根天线连接至其对应的射频发射前端,且该射频发射前端与导频生成模块相连;天线收发选择模块将其余各天线连接至各自对应的射频接收前端,且所述各自对应的射频接收前端与信道估计模块相连;在能量波束成形模式下,天线收发选择模块将第1至M根天线与各自对应的射频发射前端相连,所述各自对应的射频发射前端与波束成形模块相连;读写器的第(M+1)根天线处于空置状态;在后向散射通信模式下,天线收发选择模块将第(M+1)根天线与其对应的射频发射前端相连,该发射前端与主控模块相连;天线收发选择模块将其余各天线与各自对应的射频接收前端相连,所述各自对应的射频接收前端与主控模块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刚,未经杨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4924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