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亚稳态钛合金强韧性匹配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82988.6 | 申请日: | 2015-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5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马英杰;雷家峰;杨锐;黄森森;邱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B23K9/23;B23K15/06;C21D9/5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钛合金热处理及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亚稳态钛合金强韧性匹配的方法。在α+β型及近β型钛合金热处理、氩弧焊或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在热处理或焊接接头区域生成亚稳态的脆性马氏体相,导致钛合金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较低。本发明在热处理条件下提供较高温度的冷却氛围;在氩弧焊条件下将坡口区母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电子束焊接条件下采用三次焊接、每次熔合区逐步增大的焊接成型工艺。从而,优化热处理结构/焊接接头区域的温度场,减缓其冷却速度,抑制亚稳脆性相生成,提高焊接接头的韧性,适于α+β型及近β型钛合金的热处理、窄间隙焊接及电子束焊接工艺,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等技术领域。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亚稳态 钛合金 韧性 匹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优化亚稳态钛合金强韧性匹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处理条件下,为热处理结构提供较高温度的冷却氛围,在不多于30秒的时间内将钛合金构件转移置于温度为200~300℃的环境中进行冷却;在氩弧焊条件下,采用窄间隙焊接,将坡口区母材加热至200~300℃;在电子束焊接条件下,采用三次焊接、每次熔合区逐步增大的焊接成型工艺;在电子束焊接条件下,将钛合金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下的电子束焊接舱体内,根据焊接工件厚度,调整电子束焊接电流,采用三步骤梯度焊接方式完成焊接,其中:第一次焊接熔合区深度为工件厚度的20%~30%,电子束焊接电流范围为2~3mA×δ,δ为焊接试板厚度,单位:mm;提高电子束焊接电流,使电子束焊接电流范围为第一次焊接电流的1.5~2.0倍,使第二次焊接熔合区深度达到工件厚度的55%~65%;进一步提高电子束焊接电流,使电子束焊接电流范围为第一次焊接电流的3.0~3.5倍,使熔合区已连续穿透的形式贯穿整个工件厚度,完成电子束焊接;热处理保温后的冷却环境是电阻炉、封闭或半封闭的具有一定温度的腔体,钛合金构件在所述环境中冷却至500℃以下后取出;在窄间隙焊接前,通过感应加热或电阻丝加热,将窄间隙焊接构件坡口区域加热至200~300℃,并在焊接过程中保持坡口区域维持在该温度范围直至焊接完成;在500℃~600℃对焊接工件进行焊后去应力热处理,保温时间为3~6小时,随炉冷却至100℃以下出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8298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柴油机机架的自动焊接工艺方法
- 下一篇:T型板单面焊脉冲打底焊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