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修复的防治底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5247.8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1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邹正盛;郑清洁;王树仁;琚晓冬;秦莞臻;顿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003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修复的防治底鼓方法,钻桩孔,插入型钢,在型钢翼缘两外侧,插入可重复注浆管,通过可重复注浆管往桩孔内注入固化浆液,施工锚索孔。锚索孔直径以略大于锚索筋材与可重复注浆管的包络直径,较方便送入筋材为原则,插入带有可重复注浆管的锚索筋材,通过可重复注浆管往锚索孔内注入水泥浆;在施工冠梁时,对外露锚索筋材用软套管或外裹材料加以隔离,锚面处做成与筋材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便于锚索张拉锁定,冠梁完工7天后,对锚索进行张拉锁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重复注浆实现桩锚可动态适时修复,实现桩锚系统的环境的稳定性,长久维持桩锚系统的稳定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防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可修复的防治底鼓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钻桩孔,在掘进工作面后方20m、巷道底板两侧施工垂直钻孔,钻孔的直径以刚好能插入两侧带注浆管的型钢为宜,钻孔深度,达到巷道松动范围外1m且不超过5m;第二,安放型钢,腹板与巷道走向垂直,当型钢较长无法适应巷道内施工时,采用腹板两侧“[”型钢板和高强螺栓进行连接;第三,安放可重复注浆管,在型钢翼缘两外侧,插入可重复注浆管,可重复注浆管选用硬质弹性好的PVC管,可重复注浆管底端密封,管壁上每隔20cm钻有一圈出浆小孔,每圈等距设置3~4个出浆小孔,小孔处套上3层韧性好的橡胶膜,形成单向出浆孔,为了防止插入时划破橡胶膜,用细铁丝网片罩裹住橡胶膜;第四,注浆,通过可重复注浆管往桩孔内注入固化浆液,注浆时,孔口封堵,先通过注浆管进行充填式注浆,待浆液初凝时再采用压力注浆,充填注浆时注浆头尽量插入到注浆管近底部,压力注浆时尽量采用分段式注浆,注浆完毕后,应用水冲洗注浆管,清除管内残留浆液;第五,施工锚索孔,在桩冠梁高程上,向巷壁施工锚索孔,锚索孔直径以略大于锚索筋材与可重复注浆管的包络直径,较方便送入筋材为原则,锚索孔的长度以进入巷道围岩弹性区1m为宜,或取5~7m,锚索孔垂直巷道走向,与底板成45º;第六,插入带有可重复注浆管的筋材,尽量将筋材置于锚索孔中心位置,注浆管贴孔壁,注浆管壁上每隔1m设3圈出浆小孔,圈间距5cm,每圈等距设置3~4个出浆小孔,小孔处套上3层韧性好的橡胶膜,形成单向出浆孔,出浆孔处设置强度较低但韧性好的多孔材料定位支架,并在该处外罩细铁丝网,将定位支架、注浆管和筋材裹住;第七,注浆,通过可重复注浆管往锚索孔内注入水泥浆,注浆时,孔口封堵,先通过注浆管进行充填式注浆,待浆液初凝时再采用压力注浆,充填注浆时注浆头尽量插入到注浆管近底部,压力注浆时尽量采用分段式注浆,注浆完毕后,应用水冲洗注浆管,清除管内残留浆液;第八,施工冠梁时,对外露锚索筋材用软套管或外裹材料加以隔离,锚面处做成与筋材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便于锚索张拉锁定;第九,张拉锁定,冠梁完工7天后,对锚索进行张拉锁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7524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岩石隧道衬砌大裂缝的修补加固方法
- 下一篇:高硬度金属陶瓷层耐磨截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