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低频驱动控制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5415.4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1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卞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艾克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1/28 | 分类号: | H02P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电机低频驱动控制算法,首先构建可控硅驱动控制电机装置,即通过反向并联的第一可控硅VT1和第二可控硅VT4、反向并联的第三可控硅VT3和第四可控硅VT6、反向并联的第五可控硅VT5和第六可控硅VT2分别构成第一可控硅组、第二可控硅组、第三可控硅组,A相线通过第一可控硅组同电机的A相端子相连接,B相线通过第二可控硅组同电机的B相端子相连接,C相线通过第三可控硅组同电机的C相端子相连接,另外用Ua、Ub、Uc分别为A相电压、B相电压、C相电压。这样的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电流也均不连续、在低频时电机发热较严重的缺陷。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低频 驱动 控制 算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机低频驱动控制算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构建可控硅驱动控制电机装置,即通过反向并联的第一可控硅VT1和第二可控硅VT4、反向并联的第三可控硅VT3和第四可控硅VT6、反向并联的第五可控硅VT5和第六可控硅VT2分别构成第一可控硅组、第二可控硅组、第三可控硅组,A相线通过第一可控硅组同电机的A相端子相连接,B相线通过第二可控硅组同电机的B相端子相连接,C相线通过第三可控硅组同电机的C相端子相连接,另外用Ua、Ub、Uc分别为A相电压、B相电压、C相电压;步骤2:根据电机等效数学模型,得到如公式(1)所示的等式:![]()
其中:Te:转矩,Pe:电机功率,Ω1:电源角速度,R1:电机定子阻抗X1σ:电机定子漏抗,
电机转子等效阻抗,
电机转子等效感抗,S:转差率,U1为定子绕组端电压,由公式(1)计算得出:转矩与电压,转差率关系,根据此关系进行软起动器变频控制,具体如下:当需要输出设定频率时,通过采集外部的电压相位信号,电流信号,功率因数角,进入内部所述的电机等效数学模型,通过模糊计算,得出在该相位点应该触发几号硅(VT1~VT6),根据等式U1≈E1=4.44×f1×N1×φ1×Kw1,其中f1为电源频率,N1为定子绕组每相串联匝数,Kw1为基波绕组系数,Φ1为电机每极磁通量,凭借频率下降,E1也要下降,即E1/f1=常数,否则电机会过磁,引起震动和发热,由该公式计算电机在该相位需要多大的起动电压,从而转化成可控硅的触发角,Eg:设定频率触发,E1也因减半,满足E1/f1=常数,实测电压,功率因数角,触发等效波形的面积也应减半,满足E1也因减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艾克威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艾克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8541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和电动设备
- 下一篇:一种压电式道路能量收集装置